不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 月台离别,津门女记者,不画,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徐新启听罢,一口浊气堵在嗓子眼里好久才吐出去,很为难地表示:“那我带给你的另一个消息,恐怕是会令你感到雪上加霜呀。”于是,便带叹带说地把今天早晨故意气走了蒋忆瑶的事,原原本本告诉了厉凤竹。
“为什么?”厉凤竹听了此事,心头便是一跳,倒把精神头给跳了出来,也顾不上头疼了,人立刻就站了起来,“不拘你是不想她冒险,还是怕她完不成任务,骗着她就是了,干嘛要使激将法把人逼到连沪馆都不愿去的地步呢?”
黑暗中,徐新启听见衣服悉索作响,声线又在升高,忙也随着她起身。却不用大段道理来自辩,只是四两拨千斤地问了一句“你忘了电话被监听的事吗”来提示厉凤竹。
“怎么会忘,那还是密斯蒋查出来的呢!”厉凤竹急躁地踮着后脚跟,渐渐有了一点理解徐新启做法的思路。
“我想了很久,觉得这事揭发出来,带给我们的教训若只是增加一点警觉,恐怕还远远不够。”徐新启说了一半,却又留着一点神秘,“办公室里的门道我比你懂些,我这次要采用的办法说穿了也不过是个用烂了的计谋。我这里先交代你一句话,你知道也只能是心里知道,不要去送行,你想说的话,我心里自然清楚得很,到时候我和我太太会出面代转的。”
话说到这份上,是绝对禁止厉凤竹去和蒋忆瑶碰面的。厉凤竹估摸着这招棋是为了做成一个彻底与旧人割裂的局面,在大局上于计划有利。至于别的目的大约也是有的,只是徐新启暂时不愿说破。因之,厉凤竹只好先应承了他的话。
###
翌日清早,徐新启几乎是被徐太太强拉带拽地硬拖至火车站。买了两张月台票,又在蒋忆瑶坐的那趟车子面前小小地闹了一场。
徐太太是个小巧纤细的南方女子,除了脸上有几处皱纹而外,单看她的身形,是不容易猜到她的年岁的。只见她把右手往腰间一叉,左手伸了一根指头出来,果然戳到了徐新启的脸上去,口里高声嗔道:“你可真是别扭,咱们两家都是客居在此,几年相处下来,那就跟一家人没什么分别了。我也不知道你们这一向闹的是一桩什么公案,最后竟然会是这样一种局面。”
蒋忆瑶微张了嘴,刚预备劝他夫妻二人早些回去,却见邻座的乘客正偷眼看着这边。脸上一热就不自在起来,想着说些什么话遮掩这段尴尬。因此,干笑着扯了谎解释说因为大公报社今年刚有一项重要的成绩——出版了《中国的西北角》一书。社员们自然是首批读者,大家在读完这本见闻录之后,对于广袤而神秘的西北大地,都揣着一份好奇,蒋忆瑶便说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可真要去到大西北,沿路有重重阻力,非普通力量可以办到。如此携家带口,虽然心驰神往,但也只好忍痛放弃。但她依然准备退而求其次,多出去见见世面,因此买到了辗转抵达长沙的火车票,预备先在那里游历几日,再慢慢地定下一个长远的规划。
徐太太趁机会赶紧挤过半边身子,半蹲在车座边缘,拖过蒋忆瑶一只胳膊,摇撼着咋舌道:“啥子?去长沙还只是暂住呦,那太辛苦咯!”
蒋忆瑶见她干脆要坐下,自然而然往里一挪。可蒋忆瑶带着一家老小出行,身边行李自然不少。如此一让,腿磕碰着由车座底下露出来的木箱一时无处安放,只好踮着脚尖全身都缩了起来。瞥了眼看去,徐新启杵在那里半分表情也无,可见来这一趟并不情愿的。加上,蒋忆瑶这时对于徐新启之前演出的戏码早已深信不疑了,当然更不愿领这送行的情。就借了要照看全家老小的托词,胳膊从徐太太那里一抽,扭过头先问老太太喝不喝水,又问小孩子吃不吃饼。想着如此冷待,徐氏夫妇总该知趣走开的。
最后,还是蒋家老太太站出来说了一句:“这孩子,怎地不知好歹起来!送行的人还在这里,又是起个大早来送的,这份心意该有多重!你倒好,给人家来个稳坐泰山。你当了我的面这样慢待人家,知道的说是你不知礼,不知道的还以为我老婆子不会教孩子呢,你叫我的老脸往哪儿搁呀?!时候还早,你快下车去,请徐主任、徐太太到候车餐厅里喝杯茶。”
徐太太自然乐得拍手,直道好极了。
蒋忆瑶不便在此地发作,因就忍了一肚子不情不愿的话,扭捏着步子,慢慢走下车厢。站到他夫妇对面,首先喊了一声“徐太太”。
徐太太急急迎上前两步,一把就箍住了蒋忆瑶的胳膊,生怕她这时还会跑似的。口内就“哎呀”一声嚷了出来:“你这一叫真让我觉得时间倒转回去了,那时候我脸上还没有皱纹,拖着个刚出世的乳娃娃,就在这个车站。老主编很看得起他,待我自然就很客气。当时,接我的人里头就有你,你那时也就是这样喊了我一声‘徐太太’呢。转眼呢,娃娃大了咱们却都上岁数了。倒是这月台,一直是这迎来送往的样子,看着让人好不感伤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