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争夺九边
迷糊又无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九章 争夺九边,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迷糊又无奈,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朝会上,侍班官员正在宣读大会议题。
“……经龙鳞卫查证,九省统制仇栾与逆首的信件往来极为频繁,虽无明确证据表明其参与谋逆,但其中涉及以权谋私等事,稳妥起见暂停其职宣召回京,以便详查究竟!”
最近,贾琏颇有几分意气风发。
接手龙鳞卫之后,他已经成为贾家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谁让荣宁二府之中,就剩他一个实职了?
再加上,荣府的爵位本就是他的囊中之物。
在一应老亲眼里,他比起宝玉这个亲国舅还国舅。
甚至,他进宫觐见的次数,已经远超王夫人。
忠顺亲王的事,就是他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
贾琏虽然没什么经验,但胜在细心。
几乎事无巨细,一五一十的上报元春处置。
对于仇栾的此事,开国一脉也已经多次上过奏疏弹劾。
只是龙鳞卫一直没有找到谋逆的真凭实据,这才拖到现在。
这一次,元春和内阁商议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先召回仇栾再说。
但委派接任九边的人选,内阁几人却各执一词。
在和冯一博沟通之后,她就将此事拿到朝会上进行商讨。
侍班官员宣读完毕,珠帘之后的元春便沉声道:
“九边重地关系社稷安危,需一稳妥人选接手方可,诸公可有合适人选?”
她一出口,就直接让人举荐继任之人。
完全不给新贵讲情的机会。
新贵们见此,也只能暗叹一声。
还不等他们反应,就有人上前一拜,高声道:
“臣举荐镇国公牛清之孙,一等伯牛继宗代陛下巡视九边,以安军民之心!”
此人是开国一脉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
“镇国公早年经略辽东,对于边地极为熟稔,牛伯爷深得家中传承,定能保九边无虞!”
开国一脉早就觊觎九边,即使没有龙鳞卫的调查,他们也已经多次上疏提及此事。
而镇国公牛清在世的时候,九边正是牛家的地盘。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牛家和贾家类似,就剩下一个空头爵位了。
这一次,开国一脉显然抱着恢复祖上荣光的打算。
所以他们经过再三磋商,经过离子交换之后,达成了共识。
定下的人选就是镇国公府的牛继宗。
但这话一出,立刻有新贵上前反驳道:
“镇国公他老人家若在世自然没问题,可牛伯爷并无带兵经验,恐一时间难以驾驭边地将士!”
边地将士素来桀骜,没点军中资历的也确实难以服众。
牛家和贾家一样,都是军功起家。
而牛家在边地的声望犹存,按理说没什么问题。
可问题是,牛继宗和贾赦一样,并无带兵经验。
九边又不是京营,若是出了岔子难免危及江山社稷。
让一个没有带兵经验的人去九边主持大局,确实有些难顶。
“牛伯爷虽无带兵经验,但家学渊源,兵书战策和马上功夫都不曾落下,何况牛家曾在边地多年,边地老人谁不知道?”
蒋子宁冷笑着回敬了两句,又阴阳怪气的道:
“最主要的,牛家向来忠心无二,从未曾出过岔子,还有谁比牛伯爷去边地更为稳妥?”
大魏先后出过两次刺王杀驾的事件。
一次是义忠亲王,一次是忠顺亲王。
忠顺亲王不说,主要涉及的都是新贵。
而义忠亲王那事,开国一脉可牵连甚广。
但两次谋逆,却都和牛家无关。
他这话,多多少少也让受到牵累的开国一脉有些不自在。
也算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但显然,这话主要是在告诉新贵要有点自知之明。
毕竟新贵多多少少的,都和忠顺亲王有所牵连。
即使不用牛继宗,也轮不到他们。
果然,新贵那人闻言,顿时一脸怒容。
可即使脸上憋得通红,却又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臣举荐楚国侯冯渊!”
这时,白家锦忽然出列,朝丹陛一拜,又高声道:
“牛家虽是世家,可牛伯爷毕竟没有带兵的经验,若是平时还好,可以给他时间慢慢接手,可此时大魏最需要的就是稳妥!”
说道此处,他朝冯一博看了一眼,笑着道:
“而楚国侯在江南和东海屡立奇功,世所共知,压服边地兵将自然也不在话下!尤其楚国侯亲手诛灭逆首,忠心更是天地可鉴!”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都是一愣。
如果单说冯一博的资格,那肯定是够了的。
但按照目前朝局形势来看,太后能允许她最信任之人离开都中?
开国一脉和新党,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白家锦。
他们心中无不吐槽:你说你这不是自找没趣吗?
而白家锦看似推崇冯一博,实则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新贵好不容易才获得了九边的权力,还没捂热乎就要交出去了。
若是之前也还罢了,不过是恢复原样。
可现在交给开国一脉,那倭国的赔款不就彻底落空了?
然而,正如蒋子宁所言。
新贵大多和忠顺亲王有所牵连,眼下肯定得不到太后的信任。
正是因此,他才急中生智,举荐这个救驾有功,因而太后最为信任的人。
而冯一博不仅是太后最为信任的人,又是倭国议和的参与者。
至少也会保证,赔款这笔庞大的利益不会全部旁落。
即使他可能会占去部分,甚至大半。
那也总比开国一脉去了之后,他们点滴都无的好吧?
此时元春闻言,顿时就急了。
也不等冯一博说话,就立刻回应道:
“楚国侯虽功勋卓着,但却并未去过九边,一时恐也难以接手,诸公可还有别的适合人选吗?”
她自然不可能让冯一博远赴辽东,那样很多事就无法沟通了。
即使是一点可能也不行。
所以元春压根没给任何人反驳的机会,拒绝的干脆利落。
百官闻言,都是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
白家锦也只能暗叹一声,明白此事定然行不通了。
当即,他一咬牙,又道:
“庆国公老成持重,可担此大任!”
在世的国公,庆国公算是硕果仅存。
说是大魏的定海神针也不为过。
然而……
都不用开国一脉再派人出来,蒋子宁就失笑道:
“庆国公若是能去自然最好不过,可他老人家已经多年不问政事,在家颐养天年,再说,他老人家的身体,哪还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庆国公早在天泰帝时期,就已经功成身退,回家享清福去了。
除了偶尔和各家老人走动一二,就整日阖门自守,不预政事。
新贵这边的事,他更是不闻不问,几乎从没参与过两边争锋。
此时白家锦提起他,显然代表新贵已经山穷水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