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鲸蹈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开花!,我在亮剑搞援助,骑鲸蹈海,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晋西北。

新二团防区,二道河子是防区的主要防御点。

沿着二道河子进攻的是日军第21师团。

第21师团是日中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昭和13年)4月4日,同第15、第17、第22、第23师团一道组建的步兵三个联队编制的师团。

师团长是田中久一中将,在几个月前率部进攻中条山。

原本大本营的计划是要把第21师团编入南方军,但是由于第一军兵力损失很大,便将此师团继续留在华北方面军作战。

在开战前,田中久一的语气很狂妄:三天之内消灭八路新二团,活捉团长丁伟。

在田中久一看来,他的狂妄很有道理。

当初日军五个师团10万人进攻中条山,只用一个月就将17万中央军打垮。

而这一次,第21、35两个二线师团进攻八路一个团,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同样是团,八路军新一团的强悍战斗力田中久一中将是承认的,正面进攻重创第36师团,击毙师团长井关仞。

那一仗,就算把第36师团换成第21师团,结果恐怕也不会有多大改变。

但这只是新二团,不是新一团。

看着对岸的新二团防御阵地,田中久一嘴角冷笑一声,李云龙和新一团嘚瑟不了多久了。

等到第21师团、第35师团蝗军解决了新二团,第23、25师团解决了独立团。

届时新一团就会陷入被蝗军5个精锐师团包围的境地。

再加上冈村大将的铁滚式扫荡,必能重创甚至歼八路军李云龙和新一团。

说到底,冈村宁次的真正目标是要消灭李云龙和新一团,独立团和新二团不过是顺手解决而已。

如果阎老西不把358团调回克难坡休整,连着358团也会一块被解决掉。

第21师团指挥部,暴躁的田中久一刷的抽出指挥刀,一刀斩断面前的小桌。

“开炮!”

随着他命令下达,后方的炮兵联队开炮了。

田中久一的打法一向暴躁,没有试探进攻,上来就要用炮火摧毁八路军的身体和意志。

轰轰轰…

日军山炮兵第51联队开始了炮击,炮口焰火罡风闪烁,几乎连成一片。

一枚枚炮弹划过天空,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向着河对岸新二团阵地砸下去。

山炮兵第51联队装备1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24门75毫米山炮,炮兵火力十分强悍。

短短几分钟,新二团在河边的阵地便陷入一片火海。

“哟西!”

望远镜的视野里,看着八路军阵地的惨烈景象,田中久一满意的笑了。

“进攻!”

随后,田中久一派出了一个中队的日军和一个营的伪军,准备涉水渡河占领新二团的阵地。

二道河的桥已经被丁伟下令给炸掉,不过河水并不深,不用船就可以涉水渡河。

掷弹筒兵和机枪手在河对岸架起火力点掩护,鬼子步枪兵则是端着步枪进入河中。

九七式迫击炮和九二式步兵炮被鬼子架起来,随时为步兵提供炮火支援。

没多久,一名伪军步兵踩中了河中的一枚S地雷,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周围的七八名伪军惨叫一声倒在河中。

陈老板给的武器弹药,并不是美式装备,其中就有德式大瘤子和S地雷,其他的才是美式装备。

丁伟下令将S地雷埋在河中。

其他鬼子像是没有看见一般,端着步枪继续渡河。

虽然伪军怕的要命,但是后背被枪指着,也只有硬着头皮前进,能不能活下来只能靠运气。

但紧接着又有鬼子和伪军接连踩中地雷,伴随着轰轰轰的炸响,河水很快便被染成了红色,剩下的鬼子们继续渡河。

等到鬼子伪军上岸,已在河底地雷阵下被炸死炸伤了几十号人。

很快,鬼子中队长率领鬼子和伪军登上河岸,来到新二团的阵地,这期间除了地雷之外一直没有遭到攻击。

来到新二团的战壕阵地,鬼子中队长掀开一具八路军尸体,发现是个假人。

鬼子中队长旋即脸色大变:“八嘎,这是陷阱…”

还没等他把话说完,耳边便响起了密集如爆豆般的机枪声。

这枪声距离不远,但是来得很突兀。

枪声刚刚响起的刹那,鬼子和伪军就倒下了一大片,至少十几挺重机枪在疯狂的朝着阵地开火。

鬼子中队长转身就溜,鬼子士兵见状也转身就跑,伪军的动作比鬼子更快,甚至跑在了鬼子的前面。

鬼子的动作慢了一拍,瞬间就有十几个鬼子被射杀在假阵地上。

新二团的20多门60毫米迫击炮开始了急速射击,爆炸不断地在鬼子伪军人群中间腾起,收割着鬼子伪军的生命。

“啃啃啃啃…”

美式重机枪的美妙声音一直持续不停地狂叫着。

转身往回跑的鬼子,一直都暴露在机枪射界下,再加上渡河的过程中鬼子伪军又踩中了河里的地雷,被60毫米迫击炮炮击。

鬼子和伪军完被当成了靶子。

在望远镜视野里看见这一幕的田中久一愤怒的将望远镜仍在地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人生模拟:在诸天万界中变强

林越溪

大明第一爵

水吐不服

诸天聊斋开局成为树妖姥姥

独孤神贱

许兄,我真没想抢你仙缘!

专钓小罗非

道呈天机

阿木赫

娇软假千金是装的

姜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