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章 回到家乡,青烟袅袅与你刚好,之远,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谓恐婚的人,害怕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和他或她结婚的那个人婚前婚后的改变。如果人人都能找到心仪的另一半,谁还会恐婚?
当然,找到心仪的另一半,等同大海捞针。
南堂卿以为自己幸运,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对的那根针。
在这四年,这根针一直扎在她心窝;四年后,她强迫自己将扎了四年的针拔出。心血淋淋的,四年的时间针早已与身体相融,就算拔出,心里的那个窟窿又该如何愈合。
成年人的悲伤不掉眼泪,他们的泪神经系统被生活琐事堵塞。崩溃往往只在一瞬间,在一件小时候从不会为此哭的小事上。
南堂卿嘴里塞着黄大妈送的两块原味切片面包,腮帮子鼓鼓的,像死了的金鱼翻着白肚。头耷拉在肩膀上,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那是她的青春。
她没有回苏州,在火车上,她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回家。
回到出生的地方,回到父母身边。她的内心十分渴望回到熟悉的地方,却又害怕自己尚未功成名就,何谈荣归故里。
拖着唯一家当,踩在湿漉漉的青石板上,木头船在河沟往前驶,远山如黛,仙气缥缈。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周杰伦的一首《青花瓷》,唱的正是南堂卿的故乡——景德镇。
景德镇因瓷器而闻名,北宋时期,宋真宗景德年间,因昌南镇造瓷器品质极佳,特御赐“景德镇”。南堂卿的父亲是景德镇有名的烧窑老师傅,她的母亲则是一名工笔画师。祖辈原是读书人,被贬昌南。为讨生技,特拜师学艺。
南堂卿的爷爷,为瓷器出过不少书,说南家是书香门第也不为过。
到了南堂卿这一代,等天青色的手艺即将失传。南父只生了南堂卿这么一个女儿,从小让她学画画,教她如何将泥巴玩出高水平。本该女承父业,可南堂卿的性子像极了她母亲,倔的像头驴,不撞南墙绝不回头。
为了赵吟时,南堂卿考去远在北方的美院。中途更是说不读就不读,辍学去尼泊尔学海娜,回国后四处奔波,终于在苏洲落脚。
她一心奔波为未来,即将登峰他却临阵脱逃。
“爸...”
南堂卿这一声爸叫的还不算太晚,南父已经六十二岁,佝偻着背在院子揉泥巴。年纪大了耳背,南堂卿连着叫了好几声,南父这才扭头看来。
父亲浑浊的眼珠暗淡中生出一抹星辰的亮光,即使腿脚不好有随时摔倒的风险,南父还是拖着腿揪起泥巴团往南堂卿身上砸。
“额...额...”
南父激动地说不出话,满是皱纹的脸泪水堆积,半晌憋出一句完整话:“回来就好...”
回来就好,对南父来说没有什么比南堂卿回来还要好的。
南堂卿弯腰将地上一个个泥团子捡起,搓在一起,不用拉坯机徒手拉坯,南父原嘟囔的小嘴气消了,将闺女往房里拉。
南堂卿回来的悄无声息,南母还在窑厂监工,有一批最新的瓷盘要远销欧洲,这几天特别忙。年迈的南父也常常往窑厂跑,南堂卿掀开桌上的纱罩,两个馒头,一包榨菜一碗白粥。
她打开行李箱,拿出黄大妈送的酸豆角,扭开满屋的酸味。南父喜欢吃辣的,南堂卿从院子摘了几个灯笼椒,钝了的刀剁个辣椒都费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