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二章 了然,来自角落的潜伏者,煌或,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是宋荆拿性命换来的情报之一。梁安曾经近乎苛刻的找机会印证这个理论,将他派去远远观察张银胜的人都烦的够呛。
这也是他曾经能够第一时间理解李烈钧遭遇的缘由。
一个尚且理智、知道自己将要面临危险的人当然不可能停留在原地等待被人敲响房门的一天,但一个本就永远停留在原地的人可以。
二十六年前,江卓和梁自衍尚且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梁安也不过是一岁毫无知觉的婴儿。在这个时间点上,张银胜踉跄入狱,换来的是梁自衍彻底洗清了年轻时给自己,让江卓做了幕前的人。
六年前,张银胜离开监狱,梁自衍已死。这时的权力几经更迭,最终还是彻彻底底,落在了所谓傀儡一人的掌心。
对出狱的张银胜来说,世界已然是另一番模样。
而张银胜从未相信过梁自衍真的已经死亡。在他的印象中,江卓应当仍旧是那个幕前的傀儡,而有着无数策略的梁自衍必然躲藏在人群背后,在绝对黑暗的世界里掌握着无法匹敌的资源与力量。
只是她不知道。
时间静止般的流动让张银胜所熟知的一切都在眼前消逝。他永远不会认清事实,也因此难以造成威胁,成了另一位谋划者绝佳的棋。也许这在江卓看来是早就掌握了的把柄,但对梁安而言,却是教训。
血的教训告诉他,在一个明知道的陷阱面前,无论做出什么举动都要足够慎重。时隔四年,同时被暴露在警方和江卓眼中、曾经历无数阴谋却从中脱身的人,终于再次像真正的潘多拉魔盒一样被揭开。
原来,这就是他的真身。
目视着那个邋遢而无措、破碎的精神中又夹杂着敬畏与信息的中年人,梁安的脑海中猝然浮现过去的场景和一些只言片语。
“哦?所以你的意思是,哪怕我知道张银胜有问题,我也不能去找他。因为那个人已经注意到了他,可能会借此设下陷阱?”
二十三岁的梁安点了点头。
“你现在还不信任我,但还是来冒着风险直接提醒我。也就是说,我确实是深入到了不得了的地方了啊……”宋荆从兜里拿出一包烟,熟练的打开包装,抽出一根以后点燃,语气却没有分毫的变化,“既然这样,逃避大概没什么用。不如在他反应过来前做点别的。”
宋荆实际上很少抽烟。
那时的梁安并没有入队很久,对宋荆的了解完全浮于表面,只是后来才听过一些局里宋荆的崇拜者有意无意间谈过很多有关她的事、甚至因为对逝者的尊重时常有些神化。
比如根据传说,年轻时宋荆其实因为工作压力的缘故经常抽烟,只是后来推行禁烟后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强行戒烟,一举越过了困扰多少烟民面对的难题,自此成了局里戒烟的风向标。
反倒是真正与宋荆共事过数十年的搭档不吃这一套。
三队前支队长王海就拆穿过这种极端虚伪的滤镜。趁着日常将敬重的师父奉上神坛、又偏偏热心可靠万一招惹到撂挑子就麻烦了的邵姓男子不注意,王海就曾经悄悄向队员们吐槽过事实的真相宋荆分明是因为探访了一位因肺癌早夭的朋友,被其经历的痛苦和余生的狼狈深深震慑,为避免短命和化疗而痛定思痛作出了选择。
不仅如此,所谓“意志力强者”在宣布戒烟的几个月以后表面维持着戒烟先锋的排面,背地里还是隔三差五找没人看见的天台去抽。
身上的担子确实伴随着过大的压力,大抵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不知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沦丧,市局里一向以不符合外表的细致著名的王队竟然把自己引以为傲的侦查能力用在这种地方。
而在同样将会听闻这种传说的梁安面前,她抽了第二根烟。
只是后来回想起来,在那个时候,宋荆兴许已然预感到自己将要面临毕生最大的危机,梁安下定决心的提醒也不过是证据之一。
但她仍旧让自己活成了那个永远无畏的传奇。
*如果有印象的话,应该确实能看出来张银胜情况对应的是整本书第一案的李烈钧。实在间隔太久了,所以我还是主动解释一下,因为这也是我初始设定里唯一一个难得想要保留、没那么夸张离谱的对照(看过我碎碎念的人应该会知道我其实对初始设定给我后来的框架不是那么满意,很多东西都有大改,毕竟那时候年纪还小体谅一下……但事实上这个人物关系最初就有的,这一点不用质疑。不然咱梁哥要是当警察前普普通通平头老百姓一个,拿什么去做天选谜语人?)。
这么捋下来,李烈钧的入伍的确和张银胜的入狱对应。但有一点要清楚李烈钧仅仅是屡遭打击加上入伍三年,而张银胜刑期是二十年。同样属于较为封闭的环境,周遭人带来的影响当然也不同。记得之前那案子的人能想起来的话应该能知道,李烈钧的情况是沉迷游戏麻木不仁最终挨刀,至于张银胜,只能说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至于这是不是单纯的巧合……
我想说,有一个很容易被忘记但每一卷几乎都要在未来的时间线上被提一嘴的家伙。种种迹象表明,我提他不是因为我特别中意他。
虽然后来改过很多设定,但第一卷真的很重要,幕后黑手也是。
这一章也是。
inf。inf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