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不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2章 天下第一兵源地恐怖如斯!,绝境求生崇祯帝,小波不停,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当晚,肖大郎参军的事便说成了。李跛子对这事也上心,在自己交割工作的当口,还是抽出时间领着干儿子到城东区的兵务司验了兵,办好手续。
给肖大郎办完手续没几天,李跛子正式从巡检所离任,去中原虞城县报到。临走的时候,请了肖家吃饭,并把他在京城的房子交给肖正青看顾,还将自己的自行车送给了肖家。
原本李跛子是想把京城的房子卖了,可转念一想,说不准还有机会调回京哪,京城的房子一年一个价,到时候若是再置办家业,说不定多花不老少钱。所以卖房子的事,先不急着来,看几年情况再说。
京城的这股参军热可是烧的很旺,像肖正青家这样忙着操弄的有不老少。农历二月,朱由检拿到了兵部送上了通报,从通报来说,最近的这一波增兵,进展远超预期。连京城这样的地方,参军潮都高涨着不成,看来是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们对参军的认识啊!
不过兵部的官员,对京城的参军高潮好像有些不同意见。他们在汇报材料上,专门点评了几句,建议还是要控制京城的兵额,害怕这地方出来的兵不堪用。前几年所谓从京城招的兵,实际多是从各地涌过来的流民中招的,现在多是生长在京城的子弟,实在是令人堪忧啊。
京城出来的兵不耐战,倒不完全是兵部的人成见太大,他们的顾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后世的军队中,都有城市兵、北京兵这样的专属名词,由此可知他们到底堪不堪用。当兵、打仗是拼命和吃苦的活,条件好、选择余地大的地方出来的兵源,确实不比苦地方出来的好用。
话说这也是因为兵源地多了,才让兵部有了挑三拣四的资格,放在前些年,他们倒是想挑挑拣拣,也没那个余地。
天下哪儿的兵源好?对此、兵部甚至所有的官员都有共识,哪就是陕西!大明的兵将半数出自三秦,现在占了陕北,可不是有了好的兵源地?谁还看得上在京城的三瓜两枣?
秦兵好用,不只是大明朝臣的共识,往前追、往后论,这个观念都不成问题。在近代,连远在广州办的黄埔军校里,都有好几个出自陕西的名将哪。像光头校长那么爱用江浙子弟的,麾下都有不老少陕籍爱将,这还不能说明问题?
兵部的汇报材料里,关于秦兵的汇报内容,看得朱由检都吃惊不已。兵部说,要赶紧组织后备军官去陕北。哪里不但有近两万暂归孙守法统领的反正军需要整编,麻友谅们还招了两万多人,搞不好,从陕北再建两个军的兵都有。
到底是天下第一兵源地,真是恐怖如斯啊!要是别的地方,冒出来五六万兵源,朱由检是不会大惊小怪的。但哪地方是陕北啊!从崇祯初年算起,哪地方都乱了二十五年了。这中间、洪承畴他们建过一支秦兵,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他们拉过数次队伍,孙传庭更是折腾过好几次,再加上像唐通等人的队伍也是以哪地方出来的人为基底。如此折腾下,居然还能涌出来五六万兵,实在是太过夸张了一点。
就光复了陕北这么一个贫瘠之地,冒出来的兵堪比中原这样的人口大省一半以上的地方了。怪不得人们公认说陕西出兵哪。论人口,陕西和中原根本没法比,可照这个情况来看,陕西能出的兵,绝对要比中原多。
真是个怪地儿!绝不能按常理来估量这地方。别的地方,可能是五丁出一兵、十丁出一兵,秦地三丁出一兵,甚至一丁出一兵都有可能。数起招兵旗,就有吃粮兵,说的应该应该就是秦地。当兵吃粮是人家刻在骨子里的意识,别的地方肯定是比不了的。
8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