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6章 第一三六章,我们这狗血的一家,穆幕,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俗话说得好文人造反十年不成,沈家现在虽然有钱,但是对于一个帝国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军队,是兵权。
而且就算加上她也是没用的,她要是莫名其妙带着漠西十三镇的人造反,怕是第二天她就能被全城人直接抛弃。
漠西十三镇的人就是这么现实。
又一年金榜题名,又一年风流儿郎打马游街。
今年的一甲前三虽然没有上一届的惊才绝艳,但也同样是年少英才,特别是状元程垣皓,二十刚出头的样子,长得那也是一表人才,可是让京都的大姑娘小媳妇好一阵欢喜。
最后被永康王府榜下捉婿,和永康王府的县主定了婚约。
这永康王府是哪家,就是皇帝吉淑妃的娘家,也就是三皇子和三公主的外家,是皇帝还是大将军时的心腹,当时在旧日朝时就是沈家的铁杆。
在旧朝的时候,吉家就有祖上传下来的永康侯爵位,后来一路跟着沈家平天下,就连跳了两级,得了三代王爵的赏赐。
也就是说,吉淑妃家里是有两个爵位的,一个是只传三代的永康王爵,另外一个就是世袭罔替非谋逆不降爵的永康侯爵,只不过两个爵位不是并存的关系,而是择其一,不管怎么样总有一个侯爵爵位兜底的关系。
血议位榜下捉媚的县主也算京都一个命云比较波析的贵女,作为永康干的老来女,哪怕是个度女也很受王爷和独女进宫不能相见的王妃的欢喜,是一个出生在庶女终点的幸运姑娘。
虽然亲娘早亡,但是从小也是被宠爱长大的。相貌品行都还算不错的县主也很受吉淑妃的待见,为了出嫁能更体面也是为了和皇后别苗头,吉淑妃给这个小了自己十八岁的妹妹讨了个只有俸禄的县主封号。
虽然这个县主很水,即没有封地品级也不高,除了每年从朝廷那里领的一点俸禄外什么都没有。
但架不住新朝开国才二十多年,皇帝一脉族人稀少,也不是正儿八经儿从无到有打天下下来的,所以册封的王爵也只有小猫两三只。
这就导致了什么呢
这就导致了整个京都有爵位品级的未婚女子特别少,公主就那么几个都是皇帝亲生的。郡主更是一只手都掰得过来,就连虚封县主这种本应该烂大街的爵位也不出两只手。
这样一来,物以稀为贵,这个永康王府出身的县主含金量就高了,十五六岁的时候媒人几乎要踏平永康王府的门槛,凡逢宴会必定是主人家的坐上宾。
但永康王府这时候已经是烈火喷油鲜花着锦了,就算吉淑妃都知道要低调,干是就琢磨着给自家妹妹结一门低调但对大家都实惠的亲事。
然后永康王府就和负责内务府的沈家老郡王家结亲了,按理说这可不低调啊,但是老郡王家没有儿子,只有一个侄子依靠,县主就是和这个侄子定了亲,但谁也没想到老郡王转头就两腿一蹬嗝屁了,老王妃和这个侄子不对付,二话不说抱养了族里的一个孤儿当嗣子。
那侄子傻眼了,永康王府也差点吐血,但没有最糟糕只有更糖糕,那侄子被自家伯娘这一手气到不行跑去买醉,结果半路马前失蹄直接跌断了脖子。
永康王府觉得晦气的不行,转头就给自家闺女又定了一门婚事,这次比较匆忙没有怎么查清楚,结果那户人家的公子居然是个断袖。
永康王世子亲自上门把那户人家的儿子打了一顿,亲家不成成仇家了。
一连两次的失败结亲,让永康王府提到县主的婚事脸都绿了,干是这么一耽搁就把具主助搁到了二十岁。
这不,前头有大司世女二十岁和小沈侍郎的婚约冒头,永康王府觉得这波他们家县主应该也可以拿出来遛一遛,说不定就能借着这两位声势浩大的婚事消息,低调的寻个女婿回来。
也是怕了京都这乱七八糟的大户人家,这一回永康王府看中了进京赶考的书生,他们早早就瞄上了程垣皓,通过观察发现这书生人品确实不错,人缘也可以,学识也算出众,就算这一次不能中,永康王府也决定拿下这个潜力股。
谁知转头程垣皓就考中了状元,永康王府那真是喜上眉梢。
一直到县主和新科状元火速成婚的一个月后,武举开始的前夕,一个长相英气的女子骑马抱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来到了新科状元新置没多久的府邸前。
大门口青年俊秀的新科状元走出门,后头眉目秀丽的县主赶着过来将丫鬟手里的食盒递过去,新婚夫妻眼神蝉娟,谁都没有注意到对街巷子里抱着孩子的英气妇人。
”程程,你看,你爹不要我们了。”英气的妇人一脸平静的看着远去的马车和关上的大门。
”他除了花钱啥也不会于。你有什么好舍不得的”六岁的小姑娘长得粉雕玉琢,从头至尾目光都很冷淡,一点看不出来刚才她看见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开口吐字清楚且刻薄。
”他长的好看,是我一手拉拔大的。”那妇人说到这里很是愤怒,”一个白眼狼一个摘落地桃子,真是气死老娘了。”
”比他好看的男人多的是,喏,那个好不好看”小女娃转头指着巷子另外一边的夫妇俩。
妇人跟着转过头,突然双眼一亮,转身就往小女孩指的地方跑去。
”娘,我就让你看看。”小女孩立刻出声,”他身边还扶着一个大肚子的孕妇呢”咱可不能乱来
”小丫头一天到晚在想什么”妇人揉了一把女儿的脑袋,”娘只是找到了当年救你和娘小命的救命恩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