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臭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82章 红顶商人,五代十国往事,南无臭蛋,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孟坚的主张是非常传统的老套路,一个字——拖。把城池团团围住,内外隔绝,围点打援,等到城中粮草断绝,即可宣告获胜。这样做的好处是伤亡率低,成功率高,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成本,动辄三、五月,而且时间成本的背后是巨大的物资成本,几十万大军、几个月的人吃马嚼,花钱跟尿裤似的。
小结一下,这种套路的优点:安全;缺点:烧钱、费时间。
与之相对的另一种攻城办法,是更为热血的攻坚战,洞屋、云梯、挖地道……所谓百道攻城。死伤大,但节省时间。
命是自己的,钱是国家的。
广大将士们都喜欢使用传统消耗战的老套路,大家围个圈,丢呀丢呀丢手绢,等个半年一两年,然后领赏领钱领钱钱。什么,强攻?伤亡率90+,你认为你会是那10吗?一次是,两次是,你敢保证次次都是?
屁股决定脑袋,作为一军统帅的冯延鲁,他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你笑他不懂军事,他笑你不懂政治;你笑他不懂政治,他笑你不懂南唐。
冯延鲁的主张就是速战速决,欲毕其功于一役。他说福州城之所以还在负隅顽抗,就是因为海上的这支援军,这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只要我们能将这支援军击溃,福州自然会在绝望中投降。怎么才能击溃他们呢?那就只能放他们上岸,然后一举围歼。
严格来讲,冯延鲁的打法才是原汁原味、正宗古法围点打援。单从军事的角度来看,不能说冯延鲁有什么错误。可他为什么偏偏就打败了呢?
冯延鲁赢在了军事,却败给了政治。
首先,南唐是被迫卷入的这场战争,起因是陈觉因贪功而矫诏出兵,假传圣旨,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爆发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南唐的后勤准备相当不充分,粮草辎重、预备兵源等等,全都是捉襟见肘,根本支撑不起一场巨大的消耗战。
这就是冯延鲁放弃长期围城打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是不想消耗,是南唐自己消耗不起。
正因陈觉擅自调兵把南唐推进战争的无底洞,“清流党”对“四凶五鬼”集团展开了疯狂的弹劾,纷纷要求李璟停止战争、严惩战犯;“四凶五鬼”内部也存在利益冲突,压力同样给到了前线。冯延鲁顶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即便粮草辎重充足,他也必须采取速战速决的方法,不能打持久战、消耗战,以免夜长梦多、后院起火。
这是冯延鲁放弃消耗战的主要原因之二。
以上是冯延鲁做出诱敌深入、围点打援作战计划的原因,却不是战役失败的原因。那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还是跟政治有关。
南唐虽然名义上吞并了除福州以外的全部闽国领土,但实际控制的却只有建州一隅,其余的比如泉州,均在原闽阀的控制中。闽国降将中的大多数都是迫于形势而投降,心存观望,与南唐貌合神离、同床异梦,比如留从效,他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地让南唐输掉这场战争。
南唐本土的将士中,有一部分人嫉妒冯延鲁的军功,也有的是偏向于保守的消耗战而反对较为激进地围点打援……这些人也不愿用自己的利益为冯延鲁的决策买单。
闽人放水,自己人磨洋工,里外都要看冯延鲁的笑话。当吴越国援军登陆后,南唐军队打得三心二意,吴越队刚一发起冲锋,南唐军队就四散奔逃,一溃千里。
福州李仁达得救了,遂向吴越国表示归顺。
少年英主钱弘佐终于一雪前耻,极大振奋了国内士气,为自己赢得了足够多的威望,巩固了自身政治地位。
就在李仁达归顺的一个月前,947年月,钱弘佐终于铲除了程昭悦。
程昭悦依靠钞能力搞定了吴越国权贵杜昭达、阚璠,快速跻身核心权力圈,随后反手就给这二人送了盒饭。没有根基的政治暴发户,最忌讳的恰恰是这种神操作。
很难说在扳倒杜昭达、阚璠上面,程昭悦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程昭悦想让他们死,某些“大人物”也想让他们死,所以大人物在幕后顺水推舟,程昭悦前台表演,他只是吴越国政治斗争中的一枚棋子,大人物只需改改剧本,就足以让这个小演员彻底消失。
于是,就有人秘密举报了程昭悦犯有三项重罪:多聚宾客,蓄兵器,与术士游。
钱弘佐把铲除程昭悦的重任交给了水丘昭券。铲除程昭悦总共分几步?答:分三步。第一步,带领一千多士兵包围程昭悦宅第;第二步,冲进去;第三步,杀之。
水丘昭券拒绝了这项任命,“如果他有罪,就该光明正大地将他绳之以法,依法依规公开审理、处决,而不是搞暗杀。”
其实这反应出钱弘佐对自己的实力没有足够的信心,怕程昭悦狗急跳墙,所以才想要不讲武德,年轻人嘛,都不讲武德。
最终,钱弘佐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心腹——内牙指挥使诸温,让他伺机逮捕程昭悦。诸温很对得起他霸气的名字,成功将毫无防备的程昭悦拘捕,随后便判处其死刑,且立即执行。随后为软禁中的钱仁俊同志昭雪平反,恢复自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