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各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章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四),崇祯大明,春秋各半,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军部现在也就只有晁刚一人坐镇,暂时充作募兵部来处理招兵事宜。
此时崇祯见到刘世勋之后,就再次想起了水军的事情,面上不由的露出了一丝尴尬。
实在是当时小太子的满月宴,出现的事情太多了一些,等到忙完之后,就忘了刘世勋的存在,也就忘了他还有一个水军需要处理。
没有人给他提醒的原因。
他也就很快想明白了,李长庚是想着拖一拖,等到大明的财政好些了,在下手,而陆军则是想着,只要皇上想不起来。
那么他们陆军就能够拿到足额的军费。
都在暗搓搓的给自己揽好处,虽然用的方法更加柔和的多。
“好你个晁刚,这么大的事情,你就不记得提醒我一下?”
崇祯立刻就给晁刚扣了一个帽子,虽然也不是在冤枉他,毕竟最近可没有谁在他身边晃荡。
特别是最喜欢给他汇报情况的洪承畴,也鸡贼的少了一些汇报工作。
王冲倒是可以说上一二。
可他和自己的那些皇后,妃子们,都不懂水军到底是个什么啊。
晁刚似乎早就知道有这一天要到来,一点也不拘谨的,先拿出了自己的茶具,然后表演了一番功夫茶。
而且他也知道,皇上之前是真的忘了水军,忘了刘世勋的事情。
见面就训斥一名少将军,弄得刘世勋一阵心惊肉跳,还以为又要弄出一阵罢官的戏码。
毕竟话本和说书先生,都是这么说的。
谁知道崇祯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一通训斥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说说看,我知道你应该留意了一些水军的好苗子。”
晁刚的为人,崇祯还是了解的,自己是忘了,他可不会忘。
暗中做的准备应该也是不少。
只等着他给出最后的准话,就能把招募的适合水军的士兵都给送出去。
至于需要的拨款和战船,那就是皇上的事情了,只要金元到位,这些事情也就不是个难事。
“一共有三千名适合最水军的士兵,我已经安排他们在京师外面的河道上,训练划船了。”
晁刚很清楚水军需要的是什么。
只要不晕船,就是一个好的水军苗子,接下来才看训练的如何。
以前他不懂这些,被分配到天津卫水军的不少士兵,都因为水土不服,被退了回来,其中也有些身体强壮,送到陆军就是一名悍将。
可水军就是这么苛刻。
不服输可以,但不服水就是不行。
“三千名水军将士,你估计能够组建多少战船?”
崇祯看向了一旁呆愣着的刘世勋。
刘世勋此时的脑子,还没有想明白为什么。
他在晁刚这里可是待了不少时间了,可从来都没有对他说起过这件事情,然而他的牢骚确实不少。
可人家是怎么办事的?
不声不响,什么都办妥帖了,就等着他接手之后,拿到战船就能出海。
大明还有比这种做事更干练的人吗?
愣愣的瞧着少了一只手臂的晁刚,心头涌出一阵羞愧。
暗道难怪人家是少将军,而自己只是一个尉长,做人做事的差距太大了一些。
突然耳边传来崇祯说话的声音。
茫然的回答道“你说什么?”
自己话的刚出口,心中就是一悸,他居然敢用这种语气和皇上说话。
同时绝望的想到自己眼看着是不是活不成了。
难堪的笑容,让崇祯瞧得直皱眉头,可这样的皱眉,反而让刘世勋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然而听到的和他心中想的却是大不相同。
“三千水军将士,你能够训练出来多少可战的水军?”
崇祯稍稍的换了一个说法。
刘世勋一个激灵,振奋精神的飞快的说道“三千水军将士,能够组建六艘战船,每船五百人刚刚好。”
崇祯意外的看了晁刚一眼,暗道原来还是算过的,看来不需要他操心水兵招募的事情了。
“六艘战舰啊,这样,我给你拨款一万金元,不够了你再了一个清单给我。”
已经在朝会上讨论过几次了。
虽然还没有形成文件的形式,却也只差崇祯的点头,然后下拨款项。
都是內库的金元,不用走国库,许多手续,都可以更简单一些。
一万金元的巨大惊喜,让刘世勋觉得,不但可以建设六艘战舰,就是十艘也不是不可以。
只要上次在海上,缴获的那些战利品在多些。
还可以更多。
这交什么?
这叫以战养战,兵法里不都是这么说的吗?
刘世勋这个激动啊,仿佛已经看到了他率领战队,在大海上横行霸道的场景。
以前只有一艘战舰,往后可就是一个编队的战舰。
怎么想,怎么威风。
“谢皇上,够了,够了,一万金元啊。”
此时激动的刘世勋,还没有想到,从此之后,他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水军那是那么简单的能够建设的。
不但要花费更多的金元,还要耗费掉毕生的经历。
也就在他晚年退休之后,些回忆录的时候,怀念着曾经的峥嵘岁月,感叹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大明的将才太多了,只有被发觉出来的人,才有机会站在大势的风头浪尖青史留名。
那些逝去的,还多少名声的。
不是他们不厉害,而是他们的运气差了一点点而已。
当然,随着他的时代落幕,最新的水军将领依然璀璨的点缀在大海之上,如同点缀在夜空中的繁星闪闪发亮。
那又是另外的一些故事了。
崇祯瞧着面前的老实人刘世勋,总局的还是他手下的这些臣子们,更加可爱一些。
若是原来朝堂上,像韩爌之流。
那肯定是哭着喊着不够,在给多一点,随后转手,一半就会进入自己的腰包,至于事情办没办。
办的怎么样,是从来不会去多问一句的。
毕竟问出了问题,就得找人背锅,还得再往下拨款子。
进了自己腰包的银子,又怎么可能舍弃出去?
真当他这个官是混假的不成?
乐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