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卧龙冢虎终有一战
昭昭白影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14 卧龙冢虎终有一战,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昭昭白影来,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获知孙权黑化之后,马谡不敢怠慢,第二天天一亮,就来找诸葛亮商议对策。
诸葛亮本打算克日就发动秋季攻势,也就是第七次北伐,从凉州起兵夺取陇右,蚕食魏地,闻言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神色凝重,快速挥动手中的鹅毛扇。
房间里顿时狂风大作。
诸葛亮并没有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实性,他甚至还知道,马谡曾派黄袭和李盛前往江东搞破坏,扯东吴的后腿,只不过最后失败了。
老实说,诸葛亮不是很赞成这种(背刺盟友)做法,他秉持的是“灭魏之后再动吴国”的策略。
但考虑到孙权曾前后两次背刺蜀汉,诸葛亮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马谡去操作。
这并非诸葛亮不讲信义背盟,实在是孙权那两次背刺,给蜀汉造成了沉重的,难以磨灭的打击。
第一次背刺发生于建安二十年年(215年),当时蜀汉刚经历了三年苦战拿下益州,孙权就对荆南东部三郡展开了偷袭。
其时刘备考虑到汉中尚在曹操掌控之中,蜀汉北方门户洞开,于是忍气吞声割让了荆南东部的三个郡给孙权(当时东三郡已被孙权强行占领),蜀吴双方以湘水为界,东面的三个郡归东吴,西面三个郡归蜀汉。
第二次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当时蜀汉经历了一年零七个月的苦战,击退曹操,夺得汉中。
然后孙权就把荆州西面仅剩的三个郡也给偷了。
如今,蜀汉经过三年潜心经营,六次北伐,好不容易打下凉州,孙权又要蠢蠢欲动了。
东吴如此做派,怎叫人不怒火中烧?!
以诸葛亮的良好涵养,都忍不住要骂娘了。
他甚至能够想象的到,此时此刻,孙权必然正躲在某个阴暗角落,一边嘿嘿嘿冷笑着磨刀,一边等候蜀吴开战,再伺机而动,看情况决定攻魏还是伐蜀。
总之,哪个国家好下手,孙权就一定会去偷袭哪个国家。
当然,如果蜀汉按兵不动,不主动与魏国交战,不给东吴任何可趁之机,孙权自不可能强行发兵来攻蜀汉。
但选择这样的战略,蜀汉就错失了唾手可得陇右的大好战机。
思绪翻动间,诸葛亮想起了建兴六年的第一次北伐。
当时蜀汉的机会也很不错,趁魏吴两国刚在石亭发生大战的当口,以赵云、邓芝为佯攻部队,在斜谷吸引住曹真军团,而诸葛亮则亲率主力从祁山一线向魏国军事力量薄弱的陇西地带展开突袭,以此达到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的效果,力求在魏国作出反应前占领整个陇西地区。截断魏国与凉州的联系,而后蚕而食之。
但天不遂人愿。
那场战争包括后来的街亭之战,虽然蜀汉都胜利了,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现在,又一个天赐良机摆在面前。
相比上一次,这次的蜀汉的把握更大。
尤其在陇右地区,蜀汉不但在局部对曹魏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就连兵力也处于绝对优势。
攻打陇右已成“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态势。
可一旦打下陇右五郡,也就意味着东吴这个盟友很有可能变成敌人。
两难。
沉吟半晌,忽见马谡神态从容,似乎胸有成竹,诸葛亮心下一动,问道:“幼常似有良策?”
马谡点点头。
他的确有良策。
无论对付吴国还是魏国,他都有办法让对方焦头烂额,自顾不暇。
但如果要同时对付两个国家,那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马谡正色说道:“丞相,犹豫就会败北,谡以为,陇右可攻。”
诸葛亮点点头:“我若得陇右,三国鼎足之势仍存,蜀吴联盟将散啊。”
马谡接过话头:“丞相勿忧!我蜀汉位于江汉上游形胜之地,江东鼠辈纵是来攻,断难奏效。且江东境内百越纷乱不休,此起彼伏。倘若在我攻下陇右之时,恰好有一支百越部众于吴地异军突起,连战连克,东吴必将陷入内乱……”
诸葛亮闻言眼神一亮:“说下去!”
马谡继续说道:“我自幼熟读兵书战策,时常钻研古今战例,今偶得一‘游击战法’,颇觉精妙,今说与丞相,一评优劣。”
这边马谡刚一开口,那边诸葛亮就大概知道他想要说些什么。
不过并没有选择打断,而是肃容颌首,注目静听。
诸葛亮同样自幼熟读兵书,颇知战策,对古往今来每一场战争都耳熟能详,甚至包括游击战。
要说这游击战,也不是什么新颖战法。
“游击”一词最早见于汉初,汉高祖设置游击将军,把游击部队称为“游兵”“游骑”“游军”。《史记??9??9彭越列传》记载:“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
《握奇经??9??9八阵总述》中游军一节记述:“游军之行,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羸挠盛,结阵趋地,断绕四径。后贤审之,势无常定。”
春秋末期(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准备攻打楚国,采纳伍子胥提出的先疲楚后决战的建议,先派部分兵力到楚国许多地方以游击战袭扰楚军六年之久,致使楚军疲惫不堪,而后派主力入楚决战,大败楚军。
这便是游击战法的最早案例。
而楚国所在的地区,正是今日荆襄之地。
如果蜀汉想要伐吴,昔日吴王疲楚之计,今日依然可以借鉴。
这也是诸葛亮一直坚持先伐魏国的主要原因。
不单单是吴国不足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也是权衡再三后的结果。
这个年代,还是要讲究一下师出有名的。
背盟这种事,也就孙权那厮经常干。
诸葛亮是不屑于为之的。
马谡组织了一下言语,郑重其事将后世的进化版游击战给搬了出来:“丞相,我所思之游击战法,与前人略有不同。游是走,击是打,游而不击是逃跑主义,击而不游是拼命主义,两者皆不可取。”
“游击战法的精髓是:‘选择合理的战机,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战斗结束迅速撤退’这五项要素做为基本原则的作战方式,方为真正的游击战……”
“总结为十六个字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嘶~……
马谡的话还没说完,诸葛亮就倒吸了一口凉气,瞬间悟通了这种战法的威力。
这不就是草原胡人擅长的“苍蝇战法”嘛。
他一边喃喃自语,回味着其中精妙,一边提笔记了下来。
这时,门忽然被推开,两个身着长袖宽袍、头戴纶巾的中年文士,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是杨仪和蒋琬。
杨仪看了眼马谡,又看了眼伏在案台上的诸葛亮,走到跟前拱手禀道:“丞相,粮草器械俱已齐备了。”
诸葛亮回过神来,搁下毛笔。
“威公,公琰,你们来了……”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杨仪看了眼锦绢上的字迹,饶有兴趣念了一遍,恭维道:“丞相,好字!笔力愈发浑厚了……”
你个草包……马谡差点笑出声来,连忙扭过头去。
诸葛亮平静的看了杨仪一眼,转向蒋琬:“公琰也评一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