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子的犀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7、当其时也,骑砍三国之御寇,吃瓜子的犀牛,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城门这里的鏖战将近白热化,猛听见一声轰然巨响,惊天动地,登时将战场大半人的吸引力引了过去。
众人转头观看,只见西面硝烟弥漫,矢石遮空,却是王政亲率精锐展开了对西城门的猛攻。
原来他让魏延周泰等骁将对东城门的攻势,本即为虚张声势,其实是打着声东击西的主意。
但见西城门外,徐州军队的前锋已然用飞桥突过了护城河,五十余座云梯布上城头。数千长枪手,排列其后,发喊并钲鼓齐发,又其后侧,投石机、强弓劲弩等等诸物并立施放。
王政稳立中军,王熊则带着数百督战队催促军队往前,顺着云梯攀援城墙。
西城门的守军们手忙脚乱地用钉锤、狼牙拍、檑木等奋起还击,每个垛口滚油、金汁之类的物事也一起倾倒。
云梯上的徐州士卒,如下饺子也似的多数爬不上一半,便惨叫着坠落下来。
被檑木等击中的还好,遭了滚油、金汁的无不痛不欲生,即便没摔死,也疼痛的满地打滚。
自起事以来,王政已不知参与、指挥过了多少次的攻城战,对此类景象早司空见惯,面上神情毫无所动,只是简短沉静地喝道:“救护伤者,换第二队上城,先上城头者,按首功论,赏万钱,升三阶。”
这次从合肥前来的军马里,除了之前与孙策对战的天军精锐外,还有之前刘晔带来的山越民,庐江刘勋的残部,以及俘虏过的孙策军,地方守卒等等,而王政每次攻坚的前期都不会动用本部天军,这次也自不例外,便将大部分的俘虏和山越民混成一个“先锋营”,由他们先去消耗守军的器械。
屡次大战以来,王政得到的俘虏当然不在少数,他虽没有如项羽白起那样对待俘虏,却也不像此时其他诸侯一般,盲目地去将俘虏迅速转为麾下军队,而是先让这些人负责劳役、辅兵等事务,再选择部分人马归入先锋营。
可想而知,能入选的除了身体强健,也必然是要敢战亡命之人。
在一面赤红将旗的引导下,这些人面露狰狞地嗷嗷叫着,竟和入了系统的天军一般悍勇无比,视死如归一般,顶着漫天的箭矢,轰鸣的巨石,却依旧前仆后继地向着城头奔去!
不是这些人不怕死,既然能成为俘虏便必然是惧死求生之辈,促使他们这般拼命的完全因为王政的两道命令。
抑或可称之为王政为先锋营规定的两条军纪。
第一条,临阵不战,无有鸣金而敢后退者,杀。
第二条,临阵交战,首陷敌营者,赏。
这个赏,也并非简单的赏赐些银钱之类,表现尤为突出的,拔擢为军官不说,甚至可调出先锋营,进入天军诸部。
要知同样的官阶,哪怕是一个伍长一介什长,在天军,地军,以及其他部曲的俸禄,待遇却是完全不同的。
这一点,但凡加入徐州军的人,不用多久都能明显的察觉这一点,既然如此,自然是人人都想成为天军的兵了。
带军之道无非就是刑严而赏重,如此一来,这些先锋营的俘虏们怎会不舍生忘死?
迫近城墙的途中,有人连中数矢,最多踉跄一下,冲锋的速度丝毫不见减慢。有人被巨石投中,砸的断肢横飞,血肉迸溅,旁边的同伴们却是浑然不觉,浑身血污依旧不断嚎叫,继续奋勇向前,宛如滔天的潮水,狠狠向着高耸的城池猛扑过去!
徐州军的初次攻城,直到入夜方才宣告停止。
两方的伤亡都不小,各有数百多人,不过寿春是守方,更是人少的一方,相比之下,自然是他们吃亏,王政占了便宜。
鸣金收兵后,诸将归营,依照惯例做战后之总结。攻城的时候,魏延的表现很是抢眼,虽然最后在甘宁手上吃了小亏,王政却毫无怪责之意,毕竟如魏延这样心高气傲的人,不用旁人多言,自会知耻后勇,所以王政反而狠狠地夸奖了他一通,更向左右将官赞道:
“此吾之樊哙也。”
当即传命,赏魏延万钱,并升为左中郎将。
魏延在周晖手下时是都尉,投靠王政之后升迁为校尉,短短数月,又升迁为中郎将,这速度委实算是有些快了。
不过众人却全无任何不满,魏延勇猛过人,单论身手在天军军中可谓仅逊色黄忠一人(乔绾虽在军中参战,却从不被众人当成是王政麾下)加上今日的确登上了城头,虽未攻陷,却也大振军心士气,的确算立下了功劳。
魏延自己反倒暗觉惭愧,连忙道:“州牧,今日之战,末将虽侥幸先登城头,实非一人之力,皆赖诸位袍泽用命,并及士卒奋勇,如此重赏实在愧不敢当。”
“钱愿分与本部将士,至于中郎将之职,且等明日之战,末将再为先锋,拿下城头,攻克寿春再来领受!”
“好!”
单从这一点,已看出魏延是真正的骄傲,王政眼中掠过欣赏,颔首道:“便如你所请,明日之战,便依旧由你打头!”
若是穿越之初,太过信奉历史的王政未必能对魏延这个出了名的“反骨仔”放心,尤其对方还未入系统,不过如今却是大大不同,对王政而言,不入系统自然要留个心眼提防,却未必便不能重用,至于人品更远不如能力重要。
起码目前对他看来,的确是只看贤愚,不问忠奸!
次日一早,徐州军又再攻城。寿春城池到底坚固,激战半日,依旧不能破之。从第三天起,王政改变了战术,不再每日都攻,而是隔一天打一次,也不再只拘泥白昼,包括夜攻在内,也发动了一两次。
缪林的天气预报真的很准,随着战事的越演越烈,至第三日起,淅沥沥的细雨开始下个不停。
秋季的雨水虽不如夏季充裕,却带着森寒之意,哪怕雨势不大,也会让地面泥泞,城墙湿滑,逐渐不利攀援,并且还会影响视野,而且城外有一些地方,地势较低,营中积水,行走、屯驻不便,短时间内士卒还可忍受,时日若长,雨水如果一直不停的话,必有怨言,某种程度上对攻城方极为不利,
战局获胜的天平,似乎缓慢地在向着寿春方向偏移,但无论甘宁还是杨弘都不敢有丝毫大意,一方面是城下的王政可是有过冒雨攻城且大获成功的先例。
另一方面,却是徐州军兵临城下数日,他们却还未曾看到扬州各郡县有哪怕一支军马来援,甚至最近的下曲阳、平阿等地,也是一个兵卒都没出现。
寿春城头。
杨弘已经记不清楚这是他第几次登城观阵了。
接连派了三四个信使往去汝南,袁术却一直没有消息回信,这让杨弘甚至有些担心,不会是汝南也有什么异变吧?
心忧之下,他已连续两日不曾闭眼睡觉了。
而自前日起,徐州军射入城中的书信,忽然有了个转变,不再用王政的语气,而改用了阜陵王刘赦的口吻,且信中的内容,也从招降转向了造谣。
就其信中所讲,袁术已然被其擒获,不日便可运至城下。若城中文武知趣早降,尚可免死,执意顽抗者,待城破之日,则必满门抄斩。语气一天比一天酷烈,只差“屠城”两个字没有威胁出来了。
当然就杨弘来说,他是绝对不相信徐州所讲之话的。
袁术光是带去的扬州军马便有两万人,而汝南更是其势力大本营,该地本身也有数万人马,纵然变生不测,也绝对有自保之力,岂会轻易落入敌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