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章 终于盼来特派员,医路风雨情,荣俏,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环视了一圈会场,与会人员一个个象没睡醒似的,无精打采,整个会议室显得死气沉沉,说起来,这几位也算是兴州市赫赫有名的医生、院长了,吴占文请他们来参加这个会,是看得起他们,可他们的态度,似乎就是为了敷衍卫生局的安排,或者说敷衍他这个省署的特派员。吴占文心里有点恼火,但又不能当场发作,他心里明白,若是把台下这几位得罪了,他本次调研工作难以圆满完成,回去跟王署长也不好交代,这将直接影响到他的职位升迁。
吴占文最擅长和文化人打交道,特别是有一定地位的文化人,他深知他们的软肋在哪,这些人都是吃软不吃硬,连捧带哄,最合适他们的胃口,跟他们吹胡子瞪眼是没有用的。
于是,他将声音提高了一个八度,抻着脖子说“今天下午,天气有点闷热,在座的诸位平时都很繁忙,难得坐下来休息,一到了会场,难免有些犯困,下面呢,兄弟我给大家讲讲我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我的老师汉考克教授的轶事,博大家一笑,也给大家赶赶瞌睡虫。”
与会者平时都是干实事的人,最讨厌那些满嘴空话的小官僚,更不爱听那些冠冕堂皇的政治演讲,一开始,他们以为吴占文的讲话肯定是长篇大论、毫无实际内容的官话,所以,一个个打不起精神来,没想到吴占文还算是一个有趣的人,大家不由地睁开懵懂的睡眼,期待他的故事。
吴占文继续讲诉汉考克教授的故事。
有一次,汉考克教授带吴占文去看一位病人,这位病人是一位年老的英国贵族,但性格古怪,尤其对医生总是怀着不信任的态度。他最近呢,老是感到心慌难受,家属请求汉考克教授出诊。
汉考克教授摸了摸病人的脉搏,责备病人说“你又不遵医嘱,吃了半生不熟的鸡蛋。”
老先生一听,嘴巴张的大大的,心想,医生只是摸了我的脉搏,就知道我吃了半生不熟的鸡蛋,太厉害了。
汉考克教授一看,病人开始相信我们了,就继续说;“因为鸡蛋里含有硫和磷,这些元素会影响到脉搏。”
老先生听了连连点头,十分配合我们的治疗。
回去的路上,吴占文问汉考克教授“亲爱的老师,您是怎么从病人的脉搏判断出他吃了鸡蛋?”
汉克教授哈哈大笑说“亲爱的吴,难道你没看见他的胸前还沾着半生不熟的蛋黄吗?”
众人听了吴占文的笑话,都笑了起来,会场的气氛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吴占文看了看张再景,说“看来,察言观色不只是中医的专利,西医大夫也在用,是吧?张会长。”
张再景咧咧嘴附和着说“是的,是的。”
见大家都提起来精神,吴占文才正式开始他的长篇大论。
他说:“诸位,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十九世纪末期,西医传入中国,曾被视为异己,不但受到了中医的排挤,还被广大民众所排斥,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国人逐渐接受了西医,特别是大批的国外医学留学生回到国内以后,促进了西方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不满大家说,兄弟我也是其中的一员,目前,西医不光是在国内医学领域中占了一席之地,而且逐渐有了领先的地位。于是,中西医之争便开始了,而且愈演愈烈,其顶峰期是在民国十九年,这件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也不多说了,最后呢,还是南京政府出面,平息的这场纷争,诸位,我没有说错吧?”
众人回应说没错。
吴占文兜身体肥胖,胖子自然怕热,他从随身携带的皮包里掏出一把扇子,使劲扇了一会儿,又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喝了大半杯水,才继续说道“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其实,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兄弟我不懂中医,不敢班门弄斧,西医,兄弟我虽比不上这里的各位专家,但也略知一二。西医的理论,主要基于人体解剖学,血液、器官、骨骼、脏腑,在解剖学上都可以一目了然,而中医的理论,是基于什么我不知道,不敢妄下结论。不过,你们中医所说的形气神,好像很虚无缥缈,至今也没有人能够证明,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所以,基于以上这些,兄弟我认为,西医更科学一些,或者说客观一点。”
张再景听不下去了,举手要求发言。
吴占文示意他有话尽管说。他站起来说“我不否认西医有他客观、容易被人接受的一面。但这不能反证中医就是主观的,不科学的。中医是一门科学而系统的医学理论,从宏观的角度论证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有两大特点,第一,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第二,人体是由气和气机的推动来维持生命的,人体的正常运动是有规律的,升降出入这种运动正常,就是正常的人体,这个观点也称为整体观念。吴特派员刚才提到,西医的血液、器官、骨骼、脏腑,在解剖学上清晰可见,而中医也有藏象学说,藏象和经络虽然看不着,摸不到,但它的确是真实存在的,在望远镜没有发明之前,我们也看不到浩瀚的宇宙,难道它不存在吗?只是我们的认知没有达到那个高度。中医所说的形气神,包括你们认为无法验证的经络,是靠人体自己感受的,因为很多人的思维没有达到那个层面,所以无法理解。因此,我认为中医是一门深奥的科学,没有一定的感悟能力,是无法理解它的博大精深的。”
张再景刚说完,梁诗书和于正光禁不住给他鼓起掌来。
郑家华终于按耐不住了,他也举手要求发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