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林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5章 青海都督府,刘宋汉阙,三林校尉,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姑臧城内的北凉君臣别说等到宋军轰炸完了,仅仅是在第三轮之后便已经决定收拾跑路。</p>
他们骑着战马,拿着细软,就往更西面的敦煌跑去,希望能以此拖延宋军的进攻。</p>
宋军也确实停留在了姑臧,但不是因为北凉,而是因为吐谷浑。</p>
吐谷浑位于祁连山之南的高原上,宋军士卒一踏足这片土地就会陷入种种不适的状态,纵使有火枪火炮也很难于其作战。</p>
“毋需担心。”</p>
“陛下早在吾等出征之时就教过我,说这唤作高原反应,我等中原人不适应也很正常。”</p>
为了解决高原反应,宋军也早有准备。</p>
一方面是充分休息,并给他们提供丰富的食物,以加强宋军士卒的身体素质。</p>
另一方面,则要简单粗暴的多。</p>
那就是直接就地征兵,在当地招收汉人士卒。</p>
河西走廊虽然很早以来就脱离了中原控制,但并不意味着这里的汉人就活的一定很悲催。</p>
相反,河西走廊的汉人可比河北汉人舒服多了。</p>
这全赖于前凉政权的奠基者——张轨。</p>
五胡乱华以来,北方并不都是全部沦为胡人的天堂,在这西北一角,有一家汉人政权还是在众多胡族中长袖善舞,保持着华夏的火种。</p>
那便是前凉。</p>
其奠基人张轨是西晋朝廷册封的凉州刺史,在永嘉之乱之后也是一直奉晋室为正统,并收留了大量从关中、陇右等地逃亡而来的汉人世家,促成了极为繁荣的河西文化。</p>
前凉一直苟在西北角默默守护着北方汉人最后的一片净土,直到遇上了统一北方的前秦天王苻坚后,才导致了灭国,让西北乱象横生。</p>
所以生活在这里的汉人并不像河北关中一样受到了胡族的毒荼,他们的精神属性大都更偏向于中原王朝,听到宋军要招募士卒,一时间也是报名者如过江之鲫,不计其数。</p>
仅仅三个月,宋军就组建了一支能适应高原环境的军队,开始朝着吐谷浑的核心出兵。</p>
吐谷浑分别有着五座核心大城,除了王庭所在的沙洲(今青海省贵南县穆克滩一带)外,分别还有清水川、赤水、浇河和吐屈真川。</p>
这些地方都是吐谷浑部落聚集的核心,见到有宋军前来,赶忙是将沙洲的慕璝请来主持大局。</p>
慕璝早在之前就被宋军的火炮给吓住,说什么都不愿意在直面宋军的军队,而是一个人躲在沙洲成内靠着青稞酒天天浑浑噩噩的度日。</p>
其他四城无奈,也是决定聚集在一起对抗宋军。</p>
四城联合,几乎是吐谷浑一半的军事力量,满打满算也是有好几万军队。</p>
但是在宋军的火炮火枪面前,人数,便只是一个数字。</p>
这些吐谷浑士卒发现,胯下的战马不再和往日一样听话,那动辄震天的声响别说牲畜,就是人听了也不免要迷茫几分。</p>
宋军就好像施了魔法一样,隔空就对着吐谷浑的士卒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完全打破了众人的心理防线。</p>
加上吐谷浑部族到底还是愚昧、懵懂、无知的,他们在看到这宛若神灵灭世的一幕,心中的信仰也都随着这些炮弹的落下而变的粉碎,成为一具行尸走肉。</p>
这个时候,这些吐谷浑部落的首领才明白为何一向贤明的慕璝为何会变的那名消沉,也明白了北凉君臣为何会慌不择路,逃亡敦煌。</p>
宋军除了一开始的战役后,几乎就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兵不血刃的完成了对吐谷浑的占领。</p>
消息传到长安,最兴奋的并不是朝堂,而是一个个在背后支持这场战事的作坊主们。</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