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鹿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四十二章 三不知大元帅,顽贼,夺鹿侯,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九月初六,兵衙河西郎中赵可变进了西安府。</p>

赵可变在兵衙任职已近两年,事实证明这活儿还真不是个好差事。</p>

就连刘承宗都能看得出来,登上少陵塬的赵可变鬓间居然生出了几缕白发。</p>

近两年的时间里,兵衙几乎是跟在刘承宗身后擦屁股,河湟的兵籍、赏罚还没弄明白,转眼甘肃又被收入囊中,接着再往甘肃跑。</p>

甘肃的活儿还没干完,陕西又成了元帅府的新土地,赵可变这两年的工作就属于疲于奔命,比打仗辛苦多了。</p>

到现在,赵可变跑到西安府城,不单是为了给元帅军录功,还为给元帅军的士兵上兵籍。</p>

因为他这个兵衙郎中,连元帅府现在到底有多少个旅、多少个营都不知道。</p>

但是让赵可变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他向刘承宗提出这个疑问,他的大元帅居然被他问住了。</p>

刘承宗顾左右而言他,摇头道:「一直打仗也没事,仗一停下,哪儿都是毛病。」</p>

随着东征关中的战役基本平定,元帅军吸纳降将降军,造成一大堆不合理的编制,此外又在兵粮压力下未能及时整编,就得兵分数府吃饭。</p>

元帅府的军队,编制、驻地都正是最混乱的时候。</p>

刘狮子在佛像下面盘算半天,才对赵可变道:「我们在陕西有二十一营,河湟六营,康宁乌斯藏有两营,甘肃有四到六个营,天山是二到三个营,漠南应该是四个营,河南还有……但愿河南还能剩下五个营吧。」</p>

以张一川的本事,河南的局势,五个营能不能剩下,还真不好说。</p>

赵可变对这个军队规模,一脸生无可恋:「大帅,这些人的军籍……都要上到河西吗?」</p>

「哈,肯定不能都上在河西!」</p>

刘承宗笑道:「不过这眼下确实是个问题,帅府兵衙只有河西一个职方司,这不够用,所以你到关中来吧。」</p>

赵可变原本听见前半句话,已经喜上眉梢。</p>

可是听见后半句,脸又立刻垮了下来,他微微抬起右臂上的假手,道:「大帅,我这手,难道还一直当文官?」</p>

说实话,在两年前骑刺国师汗之后养伤,刘承宗让他进入兵衙从事文职,赵可变当时是真以为,刘承宗这是给他找了个养老的闲职养着。</p>

可如今都干两年了,元帅府这兵衙权力是很大,但是整天服务大头兵阁下,比可他妈当兵的累多了。</p>

当兵的不开战的时候,至少还有个信地驻守,兵衙简直就是个流动衙门,整天都在外面乱窜,从康宁到西宁,从西宁到凉州,从凉州到甘肃,如今又跑到西安来了。</p>

关键是,赵可变最大的短板就在手臂上,他没右手。</p>

练两年了,他左手能拿刀,但抓不稳笔。</p>

实际上没有右手,比起做文官,肯定做武官更合适。</p>

因为案牍工作对文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本职工作,而武官的本职是指挥战役,亲自搏斗并非必要。</p>

「我不是派人照顾你生活起居了?你挑俩机灵的当书办,文书让他们来写,你负责盖章。」</p>

刘承宗对这事说得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兵衙关系甚大,交给别人,我不放心。」</p>

赵可变一听就知道大元帅又开始放屁了。</p>

元帅军上下十几万人,超过一半都是大元帅的亲信,在这些人里,他赵可变可排不上号。</p>

刘承宗要把他留在兵衙的唯一原因,是他作为一战功成的榜样,不能死。</p>

但这事没必要跟刘承宗死抠字眼,赵可变在兵衙干了两年,已经不是当初的愣头青了,他知道自己改变不了刘承宗的想法。</p>

因此他干脆</p>

问道:「我来陕西,河西、甘肃怎么办?」</p>

「兵衙职方司迁过来,在西宁、甘州、西安,各设主事、司务一员,掌各省兵籍、事务。」</p>

「青海的事,让宋守真依着旧路子做;井小六调到甘肃搭架子去,至于陕西的主事,秀才出身的那个武攀龙闲着呢,用他。」</p>

刘承宗说罢,看向赵可变,道:「你呢,看哪边觉得舒服,愿意在兰州,就先在兰州;愿意在西安,就干脆留下来,省得将来还要跑。」</p>

驻地的问题,赵可变想都不用想,便道:「大帅,我还是在西安吧,跑累了。」</p>

刘承宗乐见其成,欣然应允。</p>

二人刚谈好这件事,赵可变就自怀中取出书信递交,道:「大帅,这是卑职经过兰州时,师大匠让卑职带给大帅的信。」</p>

「师成我?」</p>

刘承宗点头接过书信,示意赵可变先在一边歇着,招手让佛殿前侍立的羽林郎上茶,便将书信拆开看了。</p>

说来好笑,他看这书信是赵可变私人送来,还以为是师成我那边出了什么问题。</p>

没想到等他患得又患失地展开书信,看见的却是一份元帅府军工产业发展前景规划。</p>

师成我建议,元帅府工衙应集中力量在兰州建立大军器局,暂不迁往关内。</p>

刘承宗刚看个开头,眉头便不由自主地微微皱起。</p>

随着关中平定,元帅军的火器缺口很大,大量吸纳降军,导致目前驻扎在陕西、甘肃的三十来个营的武器装备都不够数。</p>

即使是单兵装备,从河湟运抵前线的补给线也太长了。</p>

更别说关内和陇西,被六盘山分隔为两个地理单元,大量兵装的运送要依靠渭河。</p>

物资通过陆运,再转渭河船运倒是并不复杂,只是渭河它……它有季节性断流。</p>

都不需要考虑如今旱灾的年景,就算风调雨顺,渭河每年的三到五月也有人为的季节性断流。</p>

因为渭河两岸田地太多,灌溉渠也太多,到季节各地用水,下游就断了,等到六月再发洪峰。</p>

如今又是干旱年代,渭河的漕运能持续多久,谁也说不清。</p>

关键战争,最常见的就是意外。</p>

前线打着仗,后面漕运断了,兵装器械补充不上,那不直接崩盘?</p>

但师成我有他的理由。</p>

理由有二。</p>

第一,是关中如今还是前线,大力开发矿山铁冶,砸下血本建兵工厂未必符合时宜,他们应该多一份准备。</p>

这意思就是说关中没准今年拿在手上,明年再丢了呢?</p>

不如兰州稳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亮剑从狙击山本特工队开始

红皮蒜心

大秦第一厂公

圆子揍西瓜

名侦探假面骑士

房子里的人

妙手小仙医李莽

七宝浮屠

东京电子游戏大亨

小鸡啄小米

落地一把98K

Iced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