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每个父母都应该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陆语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章 每个父母都应该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妈妈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陆语娴,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个下雨天的周末,先生邀请了一堆朋友到家里来玩,我们聊人生和事业,最后的话题,自然回归到孩子身上。人到中年,孩子教育得成功便是最大的幸福。于是,我们就从这个话题展开了。
一位朋友说:“如果孩子能够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我就可以含笑九泉了。”一句话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虽然是玩笑,但也是真实的心理写照。另一位朋友说:“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我不敢奢望,只要他能正儿八经地给我考上个还过得去的大学,我就谢谢他了。”
还有一位朋友说:“这么远大的志向,我是不敢有,目前他能够门门功课优良,我就心满意足了。”
轮到我的时候,我笑着说:“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一生幸福快乐,其他都是细枝末节。”
朋友们纷纷说这个答案太笼统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快乐呢?其实,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是父母最难做到的事。考上名校、拥有财富地位的人众多,而过得真正幸福快乐的人又有多少呢?
我忍不住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那一年我去进修,认识了一个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在一次活动里,他说自己活着没有什么意思,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很多人都觉得这话显得太矫情,你要名有名,要利有利,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你要是活着都没有意思,那别人还用活吗?
后来有一次我和他闲聊,他告诉我他的生活经历,从小到大父母对他要求非常严格,凡事都要做到最好,上名校,挣大钱,出人头地。除此之外,生活里再也没有其他,在他的印象里,他儿时的生活就是努力地学习,长大后的生活就是拼命地赚钱。如今,他终于功成名就了,可生活却失去了目标,他不知道生活的意义在哪里。虽然每天都处在鲜花掌声里,但内心无比空虚,觉得自己就像一具行尸走肉一般。
我深深理解他的痛苦,很多人总习惯把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就当成终身幸福来追求,而真正的幸福包含这两者,却绝对不只是由这两者组成。简单地说,幸福就是来自于心理一种安宁满足的状态,复杂一点讲,就是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感恩、珍惜等种种情绪。
那次进修回来,我跟先生有了以下谈话。我问他:“对于我们的孩子,你最大的希望是什么呢?”先生似乎没怎么考虑,脱口而出道:“我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我笑着点点头,继续问:“那学业有成以后呢?”
先生一愣,想了想回答我:“那就找个好工作或者有一份他们自己的事业,再有一个彼此喜欢的爱人,快快乐乐地过一辈子,这就是我对他们最大的希望。”
我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好工作的标准是什么?自己的事业有什么要求吗?”
先生想了很久才说:“好工作不仅仅是赚钱多、社会地位高,我更希望他们能够在工作里感受到快乐和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每天都觉得很痛苦很辛苦,却依然得从事这份工作,自己的事业也一样。不管对事业还是爱人,我都希望他们能觉得幸福快乐。”
对先生的回答,我还是很满意的。
我一直主张要给孩子最健康的爱和教育。所谓的最健康,就是一切以真正为孩子的终身幸福为出发点,摒弃自己的面子、个人喜好,以长远的眼光来教育孩子。
其实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最大的心愿都是希望孩子幸福快乐,可是在实施教育的时候,却总会忘记这样的初衷。甚至安慰自己:我知道孩子很压抑很辛苦,可我这不都是为了他好吗?等他长大了,就会明白我的苦心了。在这种心理暗示的驱使下,心安理得地逼着孩子拼命成才,一定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在我接触的众多家长中,几乎每个家长都特别爱孩子,特别希望孩子开心,但也几乎每个家长对学习成绩的追求都达到了矢志不渝的地步。我不是说追求孩子的成绩不对,而是说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一方面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曾有一个学生家长很纠结地跟我说,他的孩子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下水平,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社交能力更是薄弱得一塌糊涂。可是说到后来,他所有的担心几乎都围绕在学习成绩上,似乎只要学习成绩一好,所有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最后,他无限苦恼地问我:“你说我这孩子是不是很让人担心啊?”
我认真地点点头,他见我都认同,更加唉声叹气起来,我正色道:“我替你的孩子担心,不是因为他成绩不好,而是如你所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都如此欠缺,要是不改变,会影响他日后的发展和生活。”
当时,他似乎很认同我这种说法,说回去一定要好好改变教育方法,过了一段时间,他打电话给我,语气诚恳,要我去他家看一看,一定要给他出出主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