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奈苍生何,寒门贵子,地黄丸,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和袁阶抱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突然之间,徐府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几乎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人投帖拜见,却都被无情的拒之门外。
徐佑如同隐身一般,除了偶尔进宫看望肚子越来越大的徐舜华,基本不出现在任何公开场合。
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想法,连袁阶那次试探性的询问,也没有得到徐佑正面的回答。
但是,似乎在某种力量的影响之下,金陵的舆论在短短十数天内发生了巨大改变。御史台的御史们不用张籍鼓动,闻着血腥味疯狂的发起了弹劾,目标对象包括谢希文等人在内的三省六部各级官员,大有把朝堂一网打尽的势头。
而街头巷尾议论的也是宰辅重臣们嫉贤妒能的丑事,放着用兵如神、爱民如子的徐大将军不用,争权夺利,逼得他丢官去职,反而让志大才疏的狄夏统兵伐蜀,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多少江东英豪男儿的鲜血就这样洒在了巴蜀的崇山峻岭之间?
紧接着徐佑这段时日的所作所为也曝了出来,堂堂大将军,甘愿当了小小的治粟使,前往吴县田间地头的查看水稻,只为了能让百姓吃饱肚子,不再挨饿。
这顺势给占城稻做了一波软广,挨着扬州的一些州郡已有做粮食买卖的大贾跑去参观考察,据说人人振奋,都很看好占城稻的发展。
如此种种,最后化成了惊雷般的呐喊:
徐佑不出,奈苍生何!
前线的战报流水般送来,张槐一路东撤,日夜不停,直到接近夷陵时才勉强站稳脚跟,然后敏锐的察觉到紧追不舍的天师道前锋军有十余艘斗舰脱离了整体队列,不仅往前突出太深,而且首尾不能兼顾,他立刻用计设伏,借风向改变,用几十艘载满柴木的小舟冲出,点燃熊熊大火,烧毁了这些敌船,重挫了敌军的锐气,延缓了他们的追击速度。
檀孝祖命澹台斗星率两万荆州军同时抵达夷陵,和张槐、江子言会合,生力军的加入吓退了卫长安。双方再次以夷陵为界,维持着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朝廷旋即诏令澹台斗星负责夷陵防务,张槐和江子言带所部回京接受调查。
四月十七日,败兵回到金陵,出征时的八万健卒,活着回乡的仅有四万多人,折损过半,尤以中军死伤最多,金陵乃至周边郡县几乎村村挂起了白幡,妇人孺子哀哭之声,通宵达旦,戚戚可闻。
狄夏既死,张槐就成了替罪羊,被免官软禁家中,算是稍存体面,允他写奏章自辩。江子言也暂时停职,回府候参。
三司经过详细调查,传唤了自军主以下各级将领近百余人,结合张槐和江子言的辩疏,用了五天时间得出最后结论。
狄夏妄自尊大,不听谏言,轻敌冒进,盲目分兵,又在涪县错误的别置江西、江东两大营,给了长生贼可趁之机,然而他遇刺身亡,也算为国捐躯,且夺去节杖和大将军的封号,不再追究其他罪责。
张槐虽建议狄夏从外水进攻成都,但身为军副,未能成功说服军帅,在涪县之战里也没能够力挽狂澜,招致大败,念在他带残部突围,保留了有生力量,法外施恩,免去卫将军、江州刺史之职,贬为五品折冲将军,继续军中听调。
江子言在江城分兵后,攻打东江、犍为两郡,表现优异,频取胜果,又临机决断,守住江城,接应张槐,有功无过,特令晋升前将军,位列三品,加封乡侯,食邑七百户。
因谢希文举荐的狄夏,无识人之明,他自请辞官,被皇帝拒绝,仅罚俸两年,算是有了个交代。余者也有罚有赏,国库充盈,朝廷没有吝啬抚恤,战死将士的家人都得到很好的安顿,民众情绪初步得到安抚,没有引发太大的动荡。
这夜,皇帝驾临徐府。
“七郎,你得帮帮姊夫……”安休林抓着徐佑的手,言辞诚恳又迫切。上次吐血之后,他的身体一直不大好,精神也不比往日,处理政事总觉得乏累,最近几天因为益州惨败的善后事宜,睡不好觉,脸皮耷拉着,容色更显疲惫。
“姊夫,我愧不敢受!对国而言,你是君,我是臣,对家而言,你是姊夫,是我的长辈,无论国还是家,凡有所命,我都该尽心尽力,谈何帮不帮呢?”
安休林欣慰的道:“还是我们自家人,不说两家话。七郎,益州之败,其过在我,不该听信朝臣们的谗言,由着你辞了大将军。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非名将不可驭之,若是你领军,而不是狄夏,怎会葬送了四万大好男儿的性命?”
说着语气里有痛惜也有后悔,他对那些从临川起就跟随在身旁的臣子们都十分的宽容和照拂,与狄夏的感情也比旁人深厚,这次战死益州,既恨他辜负了信任,也恨自己把他送到了绝路,如果狄夏老老实实的留在金陵,岂不是可以避免这样的惨剧?
徐佑宽慰了两句,安休林收拾心情,道:“我今夜来,是想请七郎再次屈就大将军之职,领兵讨伐益州叛贼。”
徐佑犹豫道:“姊夫,你也知道,我在朝中毫无根基,全仰仗姊夫的信任,才得以为国家做点小事,可也因此恶了两位仆射和庾柳门阀,既已辞官,复职的话,物议纷纷,难免让姊夫为难……”
“我不会再任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朽木来构陷你,且放宽心!七郎,我准备授你使持节的专擅之权,二千石以下,违逆军法者,皆可先斩后奏。除大将军外,还要由你担任领军将军,中外诸军,全听调遣。”
上次徐佑出任大将军,也只是持节,这次安休林为了安抚他,直接给予臣子领军在外所能掌握的最大权力。
然而,使持节只是战时的特权,战后还要收回,可领军将军却不同。
朝廷中军共有六军,领军将军是六军之首,掌天下兵要,又被称为端戎。楚国的端戎是安子尚,他以宗室的身份当领军将军,中军、外军和诸州郡兵理论上全归他统管,现在交给徐佑,也就是说,不必再加“都督荆、江、梁、兖、青、徐、豫、扬八州内外诸军事”的头衔,他就可以合法的调动大楚二十二州的所有兵力。
这不是信任,而是把皇家的气运交到了徐佑手里!
徐佑正要推辞,安休林起身,跪坐蒲团,道:“七郎是要我求你吗?”
他作势要作揖行礼,徐佑慌忙拦住,退开几步,伏地叩首谢恩,道:“请陛下给我三月时间,不平益州,臣誓不回京!”
第二日廷议,得到皇帝授意的袁阶率先上表,举荐徐佑为大将军,全面负责益州战事,随即袁灿、张籍、顾允、顾怀明、朱义等京官以及檀孝祖、朱礼、叶珉、左彣、韩宝庆等地方刺史全都上表请徐佑出山。
谢希文还想抵触,可他被召进宫里和皇帝抵足长谈整夜,出宫时面如死灰,回家写了奏疏,无奈的表态同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