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云中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给情人出气,定河山,风雪云中路,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何家产的身体,已经是无力在支撑统军作战。朝廷若是在这个时候全线出兵伐辽,若是只靠燕山府一路出兵,在战略上是极为不合适的。自古以来历代中原王朝,无论是讨伐匈奴,还是与突厥作战,都是多路出击的。只出兵一路,能更有利北辽,集中全部兵力对付这一路。
而如今朝廷的可以取代何家产的武官,几乎都集中在了南线平叛。几乎无法抽掉得力人手,北上山西来接替重病的何家产。所以,于明远不建议这个时候,集中兵力全线出关北伐。在于明远看来,至少这个时候不是一个恰当的时机。长期两线作战,难以支撑的只能是朝廷。
同时,于明远在奏折上提出,今后江南漕粮北运可以走海路。此次周致远从北辽,经过海路撤回来的经历,让于明远想到了,为了保证对北线诸路边军的粮草供应,每年朝廷都要消耗大量的钱帛,维护当年隋炀帝修建的永济渠。这条永济渠起点,是京兆府在东边的板渚。
北地边军每年所需的粮草,除了河北路自身提供四成之外,其余的六成全部需要江南转运。江南的漕粮需要先运输到板渚,然后才能走永济渠,向北运到燕山府一线。不仅所需时日极其的漫长,沿途因为地势的原因,不少地方还需要大量的纤夫,甚至需要陆地转运一部分。
而且永济渠因为地势的原因,从太宗年间开始,朝廷每年都要投入大量钱帛,来疏通这条早在前唐末年,便因为朝廷势微而多次淤塞的永济渠。疏通永济渠与通济渠,这两条在板渚中转,连接江南到燕山府的运河河工支出。每年已经成了仅次于黄河河务,朝廷第二大支出。
此次周致远所部军马,不仅靠着海船保证了与自己通信的便利。在撤退的时候,不仅大量的军马,外加大量缴获的契丹马和物资,都能通过海路运回来。那么燕山府每年需要江南转运上百万石的,如果选择走海路,同样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尤其是海船运力,远超那些漕船。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每年永济渠大量维护的钱帛,节省永济渠沿岸百姓民力。而且不用担心沿岸河流的洪水,尤其是黄河每年的汛情,所以在供应上更能保障。一艘海船的运力,至少也有几百石的运力,远远超过那些漕船。虽说冬季大海也要结冰,可每年三季都可以通航。
接到于明远的这道,长达上万字的奏折,黄琼反复看了良久才放下。自己到底没有看错于明远,不仅战略眼光长远,对时局的判断也相当精确,这才是真正的老成谋国。对于于明远的奏报,清楚的知道这是如今眼下,自己最好最恰当选择的黄琼,也痛快批准了于明远奏报。
而何家产重病缠身,倒是出乎黄琼的意料。之前,他从来都没有接到何家产生病的奏报。应该是这员老将知道如今形势复杂,朝廷可用之将,眼下大部分都在南方平叛。便是自己上奏,朝廷也很难在这个时候,抽掉出良将来接替自己。所以,才一直都隐瞒着自己的病情。
黄琼不止一次的,统军出战过。知道统军作战,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都对一线将领无论是精神意志,还是身体都是一个严重的考验。虽说此次北辽寇边,云州一线不是主战场。辽军只派出了三万偏师对云州至武州,发起牵制性的攻击。尤其是北面的武州,承受巨大压力。
云州一线的战局,虽说不如燕山府那样激烈,但云州位置却是很重要。云州一线,一旦被突破,燕山府也很守住。而因为北辽进攻重点不同,所以朝廷投入在云州方向的兵力,也远不如燕山府方向。云州一线是以原边军,以及山西路地方卫军为主,这种情况之下压力更大。
何家产虽说也算是久经战事,但毕竟年纪已经大了。在巨大的压力与劳累之下,最终还是支撑不住了。沉吟了良久,知道这个时候,何家产已经不适合继续留在云州作战的黄琼,在反复掂对了接替人选后。给兵部和吏部下了手谕,命令周致远立即赶往云州,接替何家产。
同时命太医院选拔最好的御医,立即赶往云州替何家产诊治。如果可以支撑,将这员老将护送回京休养。只是还没有等到派出御医赶到云州,何家产去世的消息已经传来。接到山西路节度副使的奏报,黄琼立即派出沈王作为迎灵使,立即前往云州迎接何家产的灵柩返京。
在黄琼岳父的灵柩进京,以及大批的桂林郡王府王宗,一并被押解进京之后的半个月之后。何家产的灵柩,也从云州运抵了京兆府。在何家产灵柩进京的时候,黄琼亲自率领诸臣,抵达京兆北门迎接不说。还下诏停朝五日,京城禁婚嫁歌舞三十日,从北门到何府沿途戴孝。
等到何家产的灵柩,进入到何府之后,何府已经是满府素缟。看着虽说一身孝服,却依旧难掩丰盈身材的沈碧君三女,黄琼轻叹了一声。而这一次,黄琼才见到何家产个儿子,也就是南宫柔名义上丈夫。还有在他身后,怀中抱着一个、手中还牵着一个两个儿子的小青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