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花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82章 欲从教育下手,穿成农门恶婆婆,遇花期,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徐玉瑾感叹:“要是朱氏书塾在京城就好了。”
若是如此,她哪还需要苦恼啊,直接把孩子塞到书塾里便是。
朱家村的书塾,徐玉瑾也去呆过,她觉得那个书塾好极了。
别看里面的教书先生不是什么当世大儒,可随着朱家的实力越来越强,朱家也花费了心思,重金聘请了不少真才实学的教书先生。
有的是才华横溢,不适合做官的;有的是醉心俗物,不想做官的。
不管是哪种人,只要你有才,品行过关,朱家人都愿意“挖”。
可以说,现如今的朱氏书塾完全不是当初的那个朱氏书塾,别说启蒙了,若真有那个读书天赋,就这些先生也够送他们登科功名了。
徐玉瑾只是随意感叹一句,没想到朱三却眼睛一亮,觉得此事可做。
徐玉瑾一脸问号。
朱三笑着说道:“此事要跟我娘说,看她是怎么想的。”
果然,朱三一提,就听到叶瑜然说道:“你还跟我想一块儿了,我正想这事呢。”
想要改变人们的思维模式,肯定要从“教育”下手。
老一辈的她没办法,年轻一代的不行吗?
搞教育什么的,朱家算是熟手了。
朱家村不说,就是清远镇、瑞南镇,哪一个地方教育差了?
就是勤帝也没呼感叹朱家会教人,教出了一堆能用的人才。
朱三、朱六、朱七、大宝、二宝等人需要守孝,远离朝堂,那是因为过世的是他们这一脉的长辈,可其他旁系,以及其他在朱氏书塾读书的却不用守这个规矩,该科举的科举,该做官的做官。
他们不如这脉闪亮,但也在地方上任着芝麻大小的官,握着一丁两点的小权,做出了一些实绩。
虽然功劳的大头是他们顶头上司,但有的是勤帝的人,也知道提几句自己的下属。因此,即使勤帝不记得这个人到底是谁,但大体也有一个印象——他是从朱氏书塾出来的。
朝廷的官员分为三种,一种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比如朱七;一种是参加过科举,但止步于乡试,通过大挑做官,比如朱三;还有其种,便是参加过科举,但只得了童生、秀才,连举人都没够着的功名之徒。
这种人没办法通过于帝前露脸,也没办法通过大挑做官,怎么办呢?
是的,没错,幕僚,也就是朱三身边的师爷洛秋山所走的路子。
朱家其他人没办法像朱三、朱六、朱七他们这样出彩,或做了童生、秀才后返乡做生意,或者为他人所聘。其中就有一些做了地方官的师爷,流落到了其他地方,也就是勤帝想要试点的地方。
朱家在行动,他们也在行动。
试点遍地开花,只是不若清远镇、瑞南镇出名罢了。
但即使如此,朱家书塾出人才这事,也在勤帝心中留下了烙印。
朱三是勤帝跟前的红人,自然也知此事。
所以徐玉瑾无意中提到时,他才会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跑到叶瑜然跟前建议了。没想他一开口,叶瑜然也想到了这点。
叶瑜然说道:“你七弟家的两个孩子进了上书房,可你膝下的,你八妹膝下的,都没有着落。你六弟家还没生,再过几年,家里的孩子肯定更多……
朱家村那边的孩子能上朱氏书塾,不能你们在外头就上不了了。所以我想啊,下一代的教育还是要抓起来,咱们朱家人走到什么地方,就该把书塾开到什么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