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八十六章:裁军(中),日月永在,煌煌华夏,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曾经坐拥几十万西凉精骑,横推天下无敌手的董卓也一样失败了。<r/>
<r/>
还不是泥腿子出身。<r/>
<r/>
举孝廉这一历史制度固化了汉末的门阀地位,使得权力始终在最上层阶级流转,也增强了门阀对国家权力的掌控,继而进化成为了更恶劣的九品中正制。<r/>
<r/>
政治内卷化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r/>
<r/>
比起赵宋王朝的共天下,两晋的皇帝那才是实打实蜡像泥人。<r/>
<r/>
五胡乱华,毁灭了这一切。<r/>
<r/>
而第一个破除政治内卷化制度的大家都知道,隋炀帝杨广的科举制。<r/>
<r/>
事实上压根一次科举都没推行,杨广就被推翻了。<r/>
<r/>
唐朝亦没有全面科举,施行的仍是双轨制,其表现形态为通榜与行卷。<r/>
<r/>
同样是参加科举,但哪些考生的考卷可以上榜,可以供录取参考,完全取决于考生的‘名望’、‘名德’,至于这所谓的名望名德,自然是当时在朝的大臣和地方的公卿贤达说了算的。<r/>
<r/>
推荐你就说明你有,没有也有,不推荐你就没有,你连敲门进屋的资格都没有,考卷做的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r/>
<r/>
而等到唐后期,科举制名存实亡,朝堂录官亦多是推荐出任,所谓的科举试卷成了走过场,牛李朋党之争愈演愈烈。<r/>
<r/>
赵宋王朝算是全面科举,不过做出的政治交互,是‘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r/>
<r/>
这就是一种政治妥协后带来的进步。<r/>
<r/>
明清科举虽然公平许多,也破除了一定的政治内卷,但新的固化的权力阶级一样存在。<r/>
<r/>
“宗亲有皇商、五军府亦有自己的商会,朕可以允许他们赚的盆满钵满,但朕不能允许他们长期的侵占这个国家的政治红利。”<r/>
<r/>
朱允炆拿出了一份名单递给许不忌,让后者看得眉头狂跳。<r/>
<r/>
“自从十五年前朕开省考至今,宗勋子弟通过省考录进的官员已经达到了三千一百七十人,这些人里面官当最高已经做到了一省布政,最低的呢,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公员,但往往一年不到,就会提拔做科正,继而县副、县令。<r/>
<r/>
省考本身的难度不大,他们只要好好读书,普通老百姓能通过他们当然也能通过,而只要通过之后,他们的提拔速度,那是普通老百姓出身的公员无法比肩的。<r/>
<r/>
山头林立、派系形成已是不可避免的,朕可以看到的,二十年后,满朝皆宗勋。”<r/>
<r/>
朱允炆微微合上双眼,面如古井:“朕之所以不管不问,是因为这些录进的宗勋子弟还没一个犯浑做错事,所以朕也不想大动干戈。<r/>
<r/>
朕同样心里没底,觉得想要破解这固化的权力阶级实在是太过于痴人说梦,有些过于理想了。<r/>
<r/>
但今时不同往日,文圻这个孩子聪明,能看出朕的一些心思,知道当权力固化后,就势必会引起严重的阶级对峙矛盾,所以他现在小心翼翼的迈出了一只脚。<r/>
<r/>
朕没看错他,他是个有胆识和有大勇气的人,接下来就看他是否如当初那般,不仅嘴硬还得头铁。<r/>
<r/>
五军府的裁汰已是势在必得,朕决不能允许他们继续存在下去,任意的褫取国家的权力,朕不能保证这个国家未来一定是公平的,但朕只能尽力为后世的平民百姓创造一个相对公平晋升的宽松空间。”<r/>
<r/>
许不忌默默的点头,他知道,朱允炆即将又要策划一场席卷全国的声势浩大的政治风暴。<r/>
<r/>
而之前那次任命自己为太子太师的政见风波,其实只是为了这次全面风暴的铺垫罢了。<r/>
<r/>
是因为在先前那次风波中,朱允炆找到了一个内心坚定的接班人,而那个内心坚定的接班人又能够聪明的发现一些端倪,并且开始着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这才使得朱允炆决定展开自己的计划。<r/>
<r/>
如果当初朱文圻没有表现出其具有一个领导者坚定不移的魄力来,那朱允炆是不会选择打破所谓的阶级固化的。<r/>
<r/>
因为就算他今朝打破了,等他一死还会立马复原。<r/>
<r/>
这就是现实。<r/>
<r/>
亦或者朱文圻在南京没有反思出朱允炆的安排,痴痴傻傻的一直认为朱允炆只是为了选一个独断霸道的皇帝,那么朱允炆一样不会搞出这事来。<r/>
<r/>
而朱文圻唯一的下场,就是一辈子呆在南京,直到朱允炆离世!<r/>
<r/>
每一步都不能出错。<r/>
<r/>
这么大的事,必须父子两代同心而为,才能做得成。<r/>
<r/>
一个人,即使是朱允炆成了在世神灵,也断然没有成功的可能性。<r/>
<r/>
而在这一场大的,势必持续很多年的政治风暴中,许不忌一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r/>
<r/>
“过几日开大朝会,你我君臣二人再见吧。”<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