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七十章:南华建国(上),日月永在,煌煌华夏,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r/>
见朱棣不太明白,朱允炆便把刚才多哈提供的情报原原本本复述了一遍,然后加上了自己的分析:“买奴隶买战马,这是在补充军队的力量,但之前朕问过多哈,帖木儿买奴隶一般买的都是十来岁的少年,买回去自己培养和洗礼。<r/>
<r/>
这一次,沙哈鲁却选择直接买已经相对成熟的,可以直接披挂上阵做即战力的奴隶军,说明他爹给他留下的国家根基已然不稳。<r/>
<r/>
沙哈鲁需要军队来镇压地方各城邦的叛乱,以及对那些不愿意承担高额税收的反对势力进行清算。<r/>
<r/>
内忧已经出现,再面对外患的话,沙哈鲁能够拿出手应付的军事力量就会大打折扣。”<r/>
<r/>
趁他病要他命。<r/>
<r/>
战机已经来了,需要大明做的,就是牢牢的把握住这次战机,并且将战机顺利的变成战果。<r/>
<r/>
“这幅地图是我大明的疆域图。”<r/>
<r/>
两人在武英殿环殿移动着,朱允炆在大明疆域图的面前停下脚步,一根玉石做成的指挥棒点在东察合台汗国那一块。<r/>
<r/>
“少了这,朕这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收复汉唐旧土,西域该回来了。”<r/>
<r/>
乌斯藏早多少年就设了都司,虽说大明从未向乌斯藏派过一支军队、一个官员,那里一直是完完全全的自治,但到底每一任法王都是跪在朱允炆脚下受的敕封。<r/>
<r/>
名义上,乌斯藏永远都是大明的乌斯藏。<r/>
<r/>
“解决东察合台不难。”<r/>
<r/>
朱棣对此早有腹稿:“当年要不是沙哈鲁强插一手的援助,老六早把他给灭了。一旦西北集团军出河西走廊,沿途必望风披靡。<r/>
<r/>
眼下,西南明联几个国家的军队改制即将完成,马大军手里有四五十万的各国青壮军,先打下喀布尔,断了帖木儿汗国东南经济重镇支援,两相夹击,加上他们西部城邦叛乱,这场仗有的打,也能力争全胜。”<r/>
<r/>
“指挥作战的事,四叔自己拿主意吧。”<r/>
<r/>
朱允炆并不打算跟朱棣一起商量指挥打仗的事情,他压根没这个水平,很干脆的做起甩手掌柜来,而是问了朱棣这么一个问题。<r/>
<r/>
“四叔你说,朕打算让帖木儿汗国改信印度教,你觉得有希望吗。”<r/>
<r/>
想把帖木儿汗国囊括进明联体系,第一步就是变更帖木儿汗国的宗教信仰。<r/>
<r/>
这个问题倒是让朱棣有些始料未及,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作何答复。<r/>
<r/>
“陛下,臣对此也不甚了解,一时半会不太好说。”<r/>
<r/>
朱棣又不信宗教,哪里知道改变一个宗教的信仰对于一个信众来说,到底难不难。<r/>
<r/>
“那四叔给马大军发军令的时候加一句,攻下的每一寸土地,都试试看,有多少人愿意改信印度教的。”<r/>
<r/>
朱允炆这句话朱棣第一时间就明悟过来。<r/>
<r/>
发给马大军?<r/>
<r/>
马大军是何许人,那就是一彻头彻尾的屠夫,印度四十家突厥贵族家族,除了投降的,哪还有一个活下来的活人。<r/>
<r/>
这封军令发到这位的手上,不愿意改变信仰的人还有什么好下场?<r/>
<r/>
朱允炆多次在内阁中提出的所谓金铁主义,遵循的就是一个基本准则。<r/>
<r/>
先谈谈,不能谈再打,打不服的就杀。<r/>
<r/>
但具体怎么谈,谈什么自然是大明说了算。<r/>
<r/>
“割让撒马尔罕和喀布尔给大明,帖木儿汗国将宗教改为印度教是和谈基础,这两项沙哈鲁不同意的话,那就一定要打,直至打到他同意为止。”<r/>
<r/>
朱允炆负着手继续走动,朱棣跟在身旁亦步亦趋,附和着。<r/>
<r/>
“阿拉伯的港口已经准备好了,郑和马上就会再次下西洋,在他回来之前,朕就要解决掉这个横亘东西之间的绊脚石,为重开甚至建设一条更通畅的新丝绸之路而夯实好基础。”<r/>
<r/>
朱允炆不关心战争,也从没在乎过战争,只不过他要实现的政治目的需要战争的辅助。<r/>
<r/>
“臣这即刻便下去拟定作战计划。”<r/>
<r/>
朱棣也不多做停留,当下就抱拳告退,朱允炆送了两步到殿门处,又交代了几句便目送着朱棣的离开。<r/>
<r/>
转身,蹙着眉头走到殿中巨大的沙盘旁,双喜跟着也没看明白朱允炆在看什么。<r/>
<r/>
看了没多久,殿外走进来一个小宦官报信。<r/>
<r/>
“陛下,永城侯薛恪求见。”<r/>
<r/>
原闽浙水师指挥使,眼下明联的海军总指挥。<r/>
<r/>
朱允炆抬头怔了一下,随后勾了勾手:“让他过来吧。”<r/>
<r/>
小宦官离开没多时,一身武官袍服裹带的薛恪就匆匆走了进来,朱允炆眼尖,一眼先看到了薛恪手里捏着的一封书信。<r/>
<r/>
两道红翎插着,是为四百里加急。<r/>
<r/>
大明海事什么时候还能出直得加急的情况了。<r/>
<r/>
“陛下,巨港的梁道义来的信,他要建国!”<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