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三十五章:明印协定和皇明天朝体系(一),日月永在,煌煌华夏,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反的争论虽然到此为止了,但时间也在这一番口水飞溅中悄无声息的消逝,这也是朱允炆恨不得下明文,要求大朝会禁止说话的一个原因。<r/>
<r/>
大好的时间,就这么浪费在这一句话引发的争议之中,实在是没有必要。<r/>
<r/>
“说第二件事吧。”<r/>
<r/>
朱允炆抄起大案上拟好的章程,开口道。<r/>
<r/>
“四川不仅稳定了下来而且出了成绩,说明退耕之事是可行的,朕跟内阁议定,决定在陕甘地区推行,吸取四川前期的教训,打算在成立退耕督办司之前,先成立一支调研组赴陕甘实地看一看,大家推举一下,看看有哪些比较合适的人选。”<r/>
<r/>
大家伙都安静下来,连殿外那砰砰的廷杖和许不忌的闷哼声都顾不上了,一个个开始在心里思考起人选来。<r/>
<r/>
但最后,还是把目光投向了许不忌。<r/>
<r/>
他是吏部尚书,不看他看谁。<r/>
<r/>
“许卿有什么意见。”<r/>
<r/>
后者思忖了少许,而后说道。<r/>
<r/>
“臣荐四川左布政使邝奕和。”<r/>
<r/>
这个提名让朱允炆有些始料未及,包括朝堂上的其他人。<r/>
<r/>
邝奕和可是四川一省布政,论及级别职务,别说调任一个小小的调研组长,就算陕甘成立新的退耕督办司,这级别也不够啊。<r/>
<r/>
朱允炆端起御案上的茶碗啜了一口:“说说原因吧。”<r/>
<r/>
在邝奕和的履历上,其是湖广人,洪武三十年进士,其祖上多人在湖广、四川为官,于西南之地颇有政治根脚,一步步从一个县令做到四川一省布政,但这么多年连成都都没出过,去陕甘?<r/>
<r/>
许不忌阐述了自己举荐的理由。<r/>
<r/>
“回陛下,四川此番退耕转产的成绩是突出的,也算积攒了不少的经验,选派有经验的官员去其余诸省进行调研,能够更准确的发现问题。<r/>
<r/>
朝廷既然已经用实战的方式培养出了一批用得上且用得好的官员,那就到了这群官员发挥领头作用的时候了。<r/>
<r/>
陕甘是第二个退耕转产地区,但绝不会是咱们大明的最后一个,将来势必会一步步推广至全国,如此,不如在这个时候由中枢提前做好准备,而准备的一步,应该是在中枢成立一支有相应经验的领导队伍,方便统筹地方。”<r/>
<r/>
许不忌这么一解释,朱允炆就算是听明白了,前者是建议在朝堂之上挂牌成立一个新的针对性的领导部门,来让这邝奕和带。<r/>
<r/>
到也算是对其在四川此番做出成绩的嘉赏。<r/>
<r/>
有功当然要赏,这没什么好过多考虑的。<r/>
<r/>
“那就这么定了吧。”<r/>
<r/>
朱允炆想了一阵后,看向内阁几人:“把邝奕和调来南京,由四川右布政使黄琦担任左布政使,成都知府钱安平升任右布政使,继续负责四川后续的工作,如何?”<r/>
<r/>
几人迅速对视,达成了一致。<r/>
<r/>
“臣等附议。”<r/>
<r/>
这时候也没有时间讲什么所谓的提拔程序了,国家发展朝夕必争,哪里还有工夫向四川派遣吏部和都察院进行考察。<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