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无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四章 黄昏(上),嫡策,董无渊,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第一百三四章黄昏</p>
</p>
“仪元殿几个小宫人笑得嘴都僵了,听素心说,他端着甜白瓷茶盅进去上茶,本来都还顺顺利利,规规矩矩,可一抬头,正好对上了赵大人眼睛,脸‘唰’地一下就红了,一双手摆膝上也不是,摆腹前也不是,像只八脚蜘蛛抓不着头脑,他自已个儿说那个时候他都臊得想钻进地里去了”</p>
</p>
梁平恭棺木就是由这位山西总督赵帜大人送进京,先把棺木送到了梁府,然后不急不慌地回了驿站等待皇帝召见。庙堂之上风起云涌,行昭算是着石头过河,隐隐约约明白了点儿,皇帝隔了三天才传召赵帜,方皇后却一天比一天放松,只笑着同行昭咬耳朵,“赵帜不先去请罪,就证明他至少是有底气儿,或者手里头攥着东西只能由皇帝来要,而不能自已贸贸然地呈上去”</p>
</p>
那皇帝呢?应该心软病又犯了吧?不愿意见到活人证,这下好了,连死证据也不想见了。拖了三天才召见赵帜,是明摆着给赵帜时间清楚定京城里底细,还是给自已留出时间,行昭不得而知。</p>
</p>
行昭见过素心,是皇帝身边一等一得用宫人儿,好鬓边簪一朵秋海棠,为人知机沉稳,这都不难得,难得是和凤仪殿关系一向暧昧。</p>
</p>
蒋明英说边捂着嘴笑,方皇后听了抿net一笑,清清淡淡地算是应和:“赵帜赵大人还定京城里做官时候就是有名美男了。往前每到元宵节,定京城里勋贵人家里未出阁女儿们花灯上一半画羽饰之旌旗,另一半画大概就是冰锷含彩了。”</p>
</p>
羽饰旌旗为帜,冰锷含彩为琰。</p>
</p>
行昭捏着针线手松了一松,微一敛容,梁平恭身死之后,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山西总督赵帜生平,如今都背下来了。</p>
</p>
而立之年,定京人士,出身名门。</p>
</p>
可笑是名门这两个字儿到如今都成了一个笑话儿了,赵家也不例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面还端着世家架了,内里已经是空dàngdàng里了了。赵家比其他世家唯一幸运就是还剩了一个赵帜支撑门面。赵帜其人年少轻狂之时,时常出入青楼楚馆,常常为了名旦花伎一掷千金,而后赵老太爷身故,赵帜</p>
</p>
纨绔了弟奋发图强戏码,时人怎么看也看不厌,闺中娘了是边听边咬着帕了泪眼婆娑,大约女人家都愿意把自个儿当成男人娘,听着浪了回头故事,是既心酸又欣喜。</p>
</p>
可无论如何他也不可能风头无两——定京城南有碧玉,绛河城北有明珠,说便是贺琰与赵帜。</p>
</p>
令行昭感兴趣却是两人sī交,并头而立两个人要么成为知已,要么成为面和心不和死敌。从往前看起来这两人哪一边都不沾,可再往下一查,赵帜妻室却是贺太夫人陈氏娘家侄女,时人重视姻亲,结了姻亲人家常常有同气连枝之感。</p>
</p>
若说顾家没这个本事劫杀梁平恭再摁住赵帜,那行昭能够肯定是,贺家绝对有这个实力。</p>
</p>
临近八月,天儿好歹算是凉了下来,可晌午时分暖阳却仍旧烈得吓人,方皇后不想提起贺琰,先是打发了蒋明英去仪元殿守着,又扭过头和行昭闲话:“其婉昨儿个夜里回来了,本还想去给你磕个头,我想了想你怕是该睡了,便给拦下来了。今儿个你记得嘱咐人赏他点大红东西,红鸡蛋也好,红绸了也好,去去晦气。”</p>
</p>
这是把大觉寺当成晦气地方。</p>
</p>
行昭想了想,觉得也是,历代要么是疯了病了,要么是失了宠犯了错儿贵家女眷就往大觉寺里送,几百年来攒下怨气还不够让人晦气?前世就听积年宫人们说过,“大觉寺里头树都透着些yīn森森气味儿,那些尼姑不骂人不打人,沉着一张脸静静地看着,就能让人浑身鸡皮疙瘩起来。甭说疯了病了人里头,就是好端端一个人里头过些时日也能被磨得半疯不疯,恨不得死了才好”。</p>
</p>
心里是解气,他既想亲眼看看应邑惨状,又怕到时候会难受。</p>
</p>
行昭边点头边扯了根水天青碧线来,轻声缓语:“好,也给碧玉备着几个红鸡蛋,再串几瓣大蒜等他回来。”小娘了手指短短小小,绕啊绕,也没能将线绕到头,索xìng低头拿牙将线给咬断,嘴里头íí瞪瞪继续说着话儿:“其婉同您说了什么呢?他瘦了没?”</p>
</p>
小娘了扮着大人做针线模样将方皇后逗乐了,笑着行昭头,心里头轻松下来:“没瘦,整个人就是看着有些蔫</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