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缆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三章蒙古贵族体系,大明世祖,飞天缆车,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经过大半个月的准备,在7月初,銮驾从玉泉山出发,上万京营保护,缓缓地向着东北方向而去。
本来想着沿长城而向东,但考虑上一路上补给不利,所以大队伍先抵达顺义、再经过怀柔,密云,然后再到达密云后卫,也就是古北口所在。
这一路上的行程,不过两百里,但由于皇帝随行,日行不过三十里左右,足足走了七天才抵达。
随后,整个朝廷就出了塞,去往喀喇河套,即承德城。
距离长城约莫八十里。
这里是通往察哈尔的门户,再加上地处小河套,土地肥沃,水草旺盛,引得大批的牧民驻扎。
形成了半牧、半耕的特殊情况。
许多商人们出塞,也经常到承德停下歇脚,补充粮食和物资。
承德的位置着实不错,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连接过渡地带,地近京津,背靠蒙辽,更关键的是夏季温和,秋季凉爽,是避暑的绝佳之地。
而有幸在此驻扎的牧民,基本上都是汗部。
即,从察哈尔部分离的牧民,由朝廷直接统领,并不隶属于任何一个贵族。
这也就意味着在奴隶制的蒙古草原,汗部享受着最轻的赋税,甚至是没有,徭役也等若于无。
而各种好处也应有尽有,尤其是在政治上。
例如,京营招收骑兵,第一选择就是来到汗部,剩余的一些边角才轮到察哈尔部与绥远诸部。
最典型的,就是侍卫司挑选侍卫。
筛选一些侍卫,基本上都是汗部,其中特权让人羡慕。
这一日,阿古拉刚牵着马儿回家,忍不住大喜道:「也和乃儿(老婆),也和乃儿——」
「怎么了?」穿着传统的蒙古袍的中年女子,带着围裙跑了出来:「怎么今天那么快就回来了?」
「大喜事,大喜事——」
阿古拉大叫道:「我到街市上听说大汗要来承德,咱们的儿子肯定也要过来了。」
「又能见到巴根了——」
听到这,女人也忍不住笑开了花。
巴根是他们的长子,年不过二十,去年就到了北京城,成了大汗的侍卫,每年的俸禄让整个阿古拉家生活大为改善。
这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几个儿女们也欢呼雀跃起来,如此好的消息,必然就有好吃的。
很快,百户官就跑过来,他身上穿了一件蒙古袍,早上踏着皮靴,腰间挂着一根马鞭,脸上油光发亮,显得格外的高兴。
「巴根要随着处罗大汗回来,阿古拉,这是一件大好事——」
阿古拉一家连忙弯腰行礼,恭敬的很。
在汗部,由百户官、千户官作为基层干部,并不世袭,而是由总督进行遴选,直接任命。
选拔的由来,一般都是从老兵,亦或者会说汉话,写汉字的蒙古人挑选。
百户正九品,副千户从八品,千户正八品,直接从总督府领取俸禄,吃的是皇粮,根本就不需要担忧灾害收成。
他们身上的蒙古袍,但是与普通蒙古人一样,但却是绿色,与内地文官一样,上面绣着鹌鹑,在普遍贫穷的草原上,这一片锦绣,显得格外的气派。
当然,更是凸显了他们非同一般的身份。
至于马鞭,更是随身携带,是蒙古官吏的象征。
蒙汉官吏的统一中带着差异,这是大明的特色,也是未来几百年中的一种习惯,虽然备受文官们诟病,但却在蒙古中,深受欢迎。
总不可能让这些蒙古官员,在日常中穿着汉袍吧,骑马多不方便啊!
「阿
古拉,恭喜你啊——」
这时,身穿青色蒙古袍的中年人,也骑马而来,身后还跟随着两个随从。
一旁的百户见之,立马弯腰行礼。
百户、千户是基层官,掌握着牧民们收税、徭役、招兵、转场,户籍等日常事务,而在之中,还有一个断事官。
即,处理诉讼、家产分割、牧场划分等问题的司法官员,每个千户只有一个断事官,官阶为正七品。
他的蒙古袍是青色,表面绣着一只溪敕,头上戴着毡帽,看上去有些不显眼,但身后却跟着两个绿袍小吏,则愈发的凸显其厉害。
这是他的属官。
一个千户区,大大小小的官吏加一起,不过十几个,断事官绝对是顶层。
「断事官大人——」
所有人立马低头。
大人一词在草原上应用广泛,经常用来称呼头人,是身份的象征,蒙古人这样称呼断事官,更是一种尊重。
「大汗将要来到承德,到时候整个汗部都要热闹起来。」
断事官也没啰嗦,直接道:「你家出了个侍卫,是咱们千户区的骄傲,更是要好好表现……」
「您的意思?」百户忍不住道。
「此次大汗来到承德,将要接见草原各部大人,所有的青壮都要集合起来,以防万一,莫要让别人小看了咱们汗部。」
断事官随口道:「这次就是表现不错,京营,亦或者侍卫司,肯定会招募一些人的。」
这番话,把钱来看热闹的牧民们听的热血沸腾。
无论是去京营,还是侍卫司,对于普通牧民来说,都是鱼跃龙门的好机会。
草原清苦,灾害频繁,牧民们平常的伙食都是奶制品,肉类只肯在过冬时吃点,所以都羡慕汉人的吃喝不愁。
而成为官家人,月月领俸禄,更是铁饭碗,对于忧患不断的牧民来说,可谓是极具诱惑力。
整个承德汗部,瞬间就大动起来。
百户、千户们组成的官僚体系,按照每帐出一丁的要求,飞快的聚集了六千余人,在承德城下听命。
加上承德本身的三千边军,队伍超过了万人。
而在察哈尔的中心赤峰,作为察哈尔总督,孙长舟更是不敢怠慢。
听闻皇帝将要莅临承德,他立马召集各部贵族、汗部官员,要求按照三户一丁的模式,出动兵马去承德护驾。
加上赤峰的边军,共计五千人向西南而去。
也并非赤峰兵马不多,而实在是怕太多了,东风压倒西风可不成。
年仅八岁的察哈尔亲王,阿布尔,作为察哈尔地区名义上的蒙古人领袖,自然要去。
同样,受封北海郡王,皇帝的大舅哥,被尊称的布达里大汗,也自然动身,去往承德觐见皇帝。
整个察哈尔部的大喇嘛,绥远的大喇嘛,数十人也齐齐动身。
至于蒙古贵族们,早就收到了消息,纷纷赶去承德觐见尊贵的处罗可汗。
不过,喀尔喀部的包括车臣汗在内三位大汗,以及大量的台吉,则纷纷表示难以去往,只是派遣了亲眷使臣。
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