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五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零一章 开宝箱,我在沙漠种绿洲,断五弦,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噬金蚁的由来、黑水城的由来、黑水城覆灭的原因…
来到祭台前,第一层欧阳锋的牌位自是不提。
看着剩下的个玉盒,张漠有种开宝箱的感觉。
开宝箱自然要从多到少。
将底层靠右手边的玉盒拿起,打开。
“呦,柴窑。”
张漠脸上一喜,没想到第一个就是瓷器之皇-柴窑。
有了之前的铺垫,看到这个柴窑三足笔洗,张漠到也不那么大惊小怪了。
将玉匣收进空间,张漠又打开第二个玉盒。
这个玉盒是长方形的,有些向画桶。
“难道里边是字画?”
将盒盖抽出,果然里面静静的躺着一卷娟纸。
小心取出张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上面的字,纤细轻盈,笔断而意连,提按顿挫一任自然,整体布局天机错落,潇洒流丽、优美动人,具有无穷魅力,张漠忍不住继续向下念去。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这篇文章实在太熟悉了,高中课本上可是明确写着背诵全文。
这是名震千古、举世推崇的兰亭集序。
之前藏宝室中不乏宋唐书法大家之墨宝,而这卷书法能被单独放在此处。
难道,这是书圣王羲之亲笔书写的那册《兰亭序》?
要知道书圣王羲之亲笔所写的《兰亭序》,那可是被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
从它问世,上至皇亲贵胄,下至黎民百姓,均将其视为学习书法的样板。
因此这幅传世字帖自古就多有摹本。
神龙本,天历本、定武本、玉枕本,颖上本,黄绢本,陈鉴本、洛阳本等等,历代相传的不同摹本更是不下百余种。
乾隆四十四年春,弘历更是将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帖》六帧,再加上乾隆御笔、大学时补刻的柳公权兰亭诗,合为兰亭八柱册。
弘历为了“一永其传”,更是将坐石临流亭改建成八方重檐亭,并易以石柱,每柱刻帖一册,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
如此多的摹本,这册到底是不是正本呢?
张漠猜测八成是真的。
据传这副字帖极受唐太宗喜爱,不惜派大臣萧翼骗取真迹,最后更是立遗诏,要以之陪葬。
而唐末的军阀温韬盗掘昭陵时,却没有发现兰亭序正本。
《兰亭序》自此失传。
现在正本却出现在了张漠面前,那就说明
要么,李世明的后代没有遵从他的遗诏。
要么,温韬隐匿了真相。
最终被天一城主获得。
“哈哈,不管怎么样,以后你就姓张了。”
将正本兰亭序放回匣中,小心的将之收进空间中,张漠满怀期待的拿起第三个盒子。
第三个盒子同样是个细长的匣子。
能和天下第一行书相媲美的东西是什么呢?
天下第一草书,怀素和尚的《四十二章经》?
天下第一楷书,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亦或是其他。
张漠还是有着几分好奇的。
驾轻就熟,打开玉盒,展开画轴。
张漠猜的虽然不对,但也不离十。
盒中放的是华国人物画鼻祖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洛神图赋》同《清明上河图》一样,位列华国十大传世名画。
其笔法如春蚕吐丝,轻盈流畅,被后世称为“铁线描”,可谓是开万代之先河。
这副画的正本同样失传,现存于故宫博物馆的仍为宋摹本。
张漠暗暗的点了点头,《洛神赋图》确实可以和《兰亭集序》媲美。
同样收进空间,张漠目光火热的看着第二层的两个玉盒。
这两个玉盒并非长条状。
打开靠右较小的盒子,里面盛着一枚珠子,一枚有着八颗星星的珠子。
这就是龙珠,八星龙珠。
《龙珠》的作者鸟山明,绝对见过其他龙珠。
伸手靠近这枚八星灵珠,印记并没有发烫,也就是说,只有上边那枚九星龙珠对宝珠才有作用。
这枚八星灵珠对自己并没有用。
张漠失望的将这枚八星龙珠搁回玉盒,对于这只玉盒他没敢收进空间。
他怕这枚八星龙珠和外面的海市蜃楼相关。
满怀期待的拿起最后一只玉盒。
不知道这最后的宝藏是什么?
打开盒子,张漠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