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堂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九章 绿色金条,我的八零年代,磨刀堂主,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关阳与关晓军的一再闹腾之下,本来不同意两人买冰棍儿关云山最好还点头同意了两人的恳求,又跑去县城为两人批发了一箱子的冰糕。

关晓军这次学乖了,跟姐姐关阳在田野的条条小路中找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然后将冰糕箱子放在了树下的阴凉处,两人就开始了吆喝。

这个十字路口,全村的人,基本上有三分之一的人干农活的时候,要在这里路过。

因为这条路比较平坦,又很宽阔,村里赶车拉麦秸的人,都愿意走这条路,哪怕是绕远道,也比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一路战战兢兢要好。

路上行人多,关晓军嘴又甜,冰棍儿虽然卖的没有前天多,但赚的却并不比前天少,因为他这次不买一送一了,最多两毛钱三块,再多就不给了。

这样一来,姐弟俩就有了空闲时间了,关阳干脆拿来小板凳,蹲在地上写作业,而关晓军则捧了一本从父亲床头拿来的《济公传》进行翻看。

一个六岁的小孩竟然看起了大部头的,这让路过的村民啧啧称奇,不过大家都认为关晓军只是在翻看书里面的插画,肯定看不懂里面的文字。

别说这些村民这么想,就连在关晓军身边的关阳也是这么认为。

她都已经上了三年级了,现在也只能勉强看一些小作文,再长一点的,看着就有点吃力了,关晓军如今才六岁,连一年级都没有上,字儿都不认识,怎么可能看得懂那么厚的书?

她也当关晓军只是拿着书玩儿,还嘱咐关晓军道:“这书你别弄丢了,妈妈还要留着剪鞋样儿呢!”

卢新娥不识字,对书籍从来不怎么爱惜,有时候给关阳姐弟做鞋子的时候,就会随手从关云山的床头拿出一本书,撕下来几页比着孩子的脚丫子剪出几个鞋样儿,然后对照着鞋样儿为姐弟俩做千层底儿的布鞋。

关云山的好几本书都惨遭卢新娥的“毒手”,变成了缺页少码的残本。

关晓军此时手中的《济公传》,这本书封面的后页也已经不翼而飞,被卢新娥给剪了去。

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全国的图书市场陡然火爆了起来,精神上极度贫乏的知识分子,对书籍有一种疯狂到极致的渴望,无论什么书,只要有字儿,那就能看。

走在路上,偶遇几张带字的残纸片,他们都能从地上捡起来看完才扔掉。

当时的新华书店刚刚开张卖红宝书之外的书籍时,整个书店都被挤得水泄不通,就是农村乡镇上的书店,也有不少人勒着裤腰带花钱买书看,这是一个对精神食粮极为渴求的年代,全国书店的书基本上都卖疯了,就连朱光潜关于文艺的学术论著都被卖到了脱销的地步。

直到八十年代中期,这种买书的浪潮才渐渐的平稳下来,但喜欢看书,喜欢,喜欢名家名著,这种传统却一直流传了下来,直到两千年后,网络文学的兴起,传统书籍的销售才渐渐衰落,电子成了时尚,网文成了最大的文化载体。

关晓军此时手中的《济公传》就是在八十年代的一批文学作品中比较通俗的一类,主要是针对深度不够的大批人群,这些书也可以看做是当时的评书艺人整理出来的评书话本,然后经过一些作家们的润色加工,直接刊行面世。

这样的评书话在当时有很多种,《隋唐演义》、《赵匡胤演义》《岳飞传》《明英烈》《三侠五义》《十二金钱镖》《济公传》等等作品,基本上都是评书艺人口语化形式的作品。

此时光关晓军家里,单单关于济公的作品就有《济公传》《济公外传》《济公后传》《济公后传续》这么一大套作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职场小说相关阅读More+

无限之体育老师的逆袭

神之赞

不一样的大少

河洛娶河神

重生后我成了反派大佬

我尽力了

炼金手记

小鸽哥

肆爷的小祖宗是满级大佬

林木十一

车间传

吹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