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熊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三节 唐王,伐清,灰熊猫,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邓名被明军误认为崇祯的后代已经好多ri子了,现在只要听到有人提到崇祯他就神经紧张,全神戒备以防说错话,而对唐王就没有这么多顾虑。而且隆武天子的勇气邓名也略有所闻,觉得这个南明天子与众不同,自然话就多了些——周围的人都是大明的臣子,我不好称赞崇祯,怕你们误会,可是歌颂几句隆武总没有问题,投你们所好吧?
回到书房后,文安之微微一笑,自言自语了一句:“便宜大木(郑成功号大木)了。”
文安之提笔写信,写完后将赵天霸招来,对他直言相告:“老夫觉得邓先生很可能是少唐王,打算把这件事告诉延平(郑成功),老夫手边没有得力的人手,你愿意去福建一趟么?”
赵天霸低下头思索着,对方对自己没有隐瞒,但他能不能同意甚至促成这件事呢?郑成功如果是听说唐王之后有可能还在世,他觉得自己多了盼头就可能为明朝更加出力。如果邓名真是少唐王,而且得到了郑家的支持,那将来西营拥立的永历天子怎么办?若是有什么变故,西营又该如何自处?
“门户之见啊。”文安之看出赵天霸的犹豫,轻轻叹了口气:“赵千户,若是放在两年前,晋王威震湖广的时候,你去不去老夫都不会劝一句,可眼下……眼下难道还是能有门户之见的时候么?”
赵天霸抬起头,看着面前的老督师。
弘光、隆武都曾经征召他为官,当时文安之觉得自己已经年过花甲无法承担重任,所以没有出山。但到了永历朝廷已经危如累卵的时候,文安之不顾自己已经接近八十,毅然出仕这个朝不保夕的政权。这段时间以来,听说清兵攻打昆明,文安之不顾颠簸劳累,聚集众将反攻,还亲自率兵出征gqing。“拼老命”这句话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用来形容做事努力,但对文安之来说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卑职明ri就启程赶去福建,一定把督师的书信平安送到延平手中。”赵天霸慨然应承道。这一路上虽然会遇到众多艰难险阻,不过他倒是很有信心。交下任务后,文安之又教导了赵天霸一会儿,告诉他若是郑成功询问应该如何作答。
……
福建,厦门
这几天守卫在帅帐外的明军士兵增加了至少一倍,人人屏息静气,不要说窃窃私语,就连大气也不敢透一口,生怕发出一星半点的喧哗之声。因为有贵客到,大明兵部尚书张煌言不久前刚刚从舟山赶来,与延平郡王商议军机大事。
两人已经连续商议了数ri,今天返回住所时,张煌言脸上颇有些兴奋之se,和身边的幕僚、亲卫们说道:“决定了,我们要攻打南京!”
“啊。”闻言这些人顿时都发出惊呼声。这几天张煌言和郑成功一直是两个人密谈,所以连二人的心腹也不知道他们都谈了些什么。不过现在已经有了结论,就需要向心腹部下透露一点以开始前期准备。
清军这些年对沿海地区的明军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坚持在两广、福建沿海一带的明军不断放弃他们的根据地,向延平郡王这里聚集过来,这虽然让郑成功的实力大增,但问题也随之而来——ri益庞大的军队的粮饷从何而来?
抵达厦门后,张煌言就听到郑成功叫苦,说他手下的兵马已经超过十四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多,这么庞大的军队加上军属,就是夺取半个福建养起来都不是容易的事。眼下郑成功还有些储备,这些军队也带来了一些家底,可是坐吃山空,郑成功也没有能变出军粮的聚宝盆。同样的问题也在困扰着张煌言,浙江、山东一带的抵抗运动旋起旋灭,战败的义军若是有机会就会逃向舟山,眼下张煌言也有了四万大军,单凭舟山群岛他根本养不起。
和郑成功一样,张煌言新增的大军不像他们原来的嫡系那么容易控制,军中鱼龙混杂,来自五湖四海,军中的纠纷和矛盾也是不断增加。如果不能靠一场胜利树立起威望,靠夺取大片的领地来养活军人、军属,那张煌言估计军队的战斗力会在半年到一年物资耗尽后开始急剧下降。
几天讨论的过程中,张煌言和郑成功一致否决了在福建或是浙江沿海小打小闹的计划,浙东、闽东的山区出产根本不敷所需。南京!也只有南京才有足够大的影响力,只有取得江南的大片领土才能养活郑成功、张煌言手中的近二十万大军和大军背后数不胜数的家眷。
“鞑子为了进攻云贵,抽调了全国四方的jing锐,江南也不例外,不光是军队,水师也纷纷抽调去上游,保护粮船不被文督师拦截。南京空虚,断断无法抵挡我二十万官兵的雷霆一击。”简要介绍了一些达成的计划后,张煌言对这些心腹说出了自己的顾虑:“但是可虑的是攻下南京后。”
“怎么,”立刻就有一个年轻的幕僚问道:“延平还不愿意拥戴鲁王吗?”
“是啊。”张煌言没有明说,但对郑成功有所暗示:西南战事似乎对朝廷不是很有利,若是事有不测的话,张煌言建议拥戴曾经的鲁监国继承大统。但郑成功打着哈哈就把话题岔过去了,根本不接张煌言这个话茬。
对此张煌言束手无策,他身边的幕僚也没有什么好主意。当年小唐王和永历天子打得你死我活,谁都知道郑成功是小唐王的铁杆,小唐王赐给郑成功国姓不说,还赐给他“成功”这个名。
“是不是因为他们父子当年奉隆武的命令杀害了监国的大臣一事?”有个幕僚问道。
“鲁王说了,此事他早不计较了。”张煌言答道。
“那是为了郑家曾奉唐王之命抢夺鲁王的军粮?”
“鲁王说此事也不计较了。”张煌言表示鲁王的这层好意他也转达过。
“那就是为了当年阻挡鲁王招兵的事?”
“还是他参与胁迫、威逼鲁王放弃监国的名义?”
又有几个人七嘴八舌地猜了一通,张煌言始终摇头。鲁王的宽宏大度他反复和郑成功说过:“不是,鲁王同样说过,这些事情他早就全不放在心上了。”
“所以危险还是在收复南京之后,”张煌言对幕僚们讲道:“搞不好延平是在琢磨着要从哪里给唐王过继个嗣子,所以此战我们既不能不出兵,也不能完全和延平合军……”总之就是不能让郑成功一个人大包大揽的把功劳都拿走:“到时候要是延平露出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据理力争,打消他这个念头。”
……
客客气气地送走了张煌言,郑成功在营帐中沉思,不是思考攻打南京的军务——南京空虚,这个应该问题不大,而是在思考攻下南京之后该如何行事。
自古以来,功大莫过于拥立,反过来说就是罪大莫过于拥立错误。远的不说,看看本朝的于谦于少保,天大的功劳一样难逃一死。于少保可还没有像郑成功这样领兵和天子对着干过哪。每当郑成功想起有一天永历天子会君临天下时,都感到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张煌言和自己本来是同病相怜,但看到有机会攻陷南京后就心思开始活动了,还说什么鲁王宽宏大量既往不咎:“鲁王和我的仇一点都不比永历天子和我的仇小。说什么过去十数年的事情都不放在心上了,可不放在心上怎么还一条条都记得那么清楚?”
可惜唐王绝嗣了。虽然广州城破时听说世子被人抱着逃走,但ri后郑成功怎么打探也没有音讯,显然是夭折了,不然没有道理这么多年也不找到自己的军中。好几次郑成功都暗下狠心要找人冒名顶替,但想来张煌言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最后还是作罢。
“这次收复南京那是天大的功劳,我要先在太祖的孝陵上好好哭一场,城破后再好好哭一场,然后就挑个宗室子弟过继给唐王。”郑成功也知道这样做不合礼法,不合臣节,肯定会遭到激烈反对,不过事关家族命运,而且办成了又是一桩拥立大功:“嗯,我随军带去一个,等破城后就在孝陵上把这事办了!”
-------------------------------
笔者按:大纲倒是有,但是存稿严重紧张,商量下,为了质量考虑,今天更个六千字,明天争取也更个六千字,周末就不双更了,怎么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