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七章治郡太原,汉末之并州匪政,杨氏良家子,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府兵不纳赋税没错,可他们亦不需赋予薪酬。及明年秋收过后,他们亦要自备弓箭、腰刀。</p>
</p>
日后郡县要供给的只有铠甲、盾牌、长矛而已。</p>
</p>
甚至后年,张瑞打算战马亦不再供给,只补助府兵一笔买战马的费用。</p>
</p>
毕竟后世府兵自备战马、驮马、横刀、弓箭都是再正常不过了。</p>
</p>
听完张瑞筹划,裴潜才稍稍宽心。</p>
</p>
如此算来,以太原七万户籍近三十万人,只需养数千名官吏即可。</p>
</p>
以百民养一吏,财政压力可谓颇为轻松。甚至年年府库皆有剩余,除可供大军征伐在外,还能以粮征募百姓兴修水利。</p>
</p>
于是裴潜很快便找到了自已的堂兄裴琚。</p>
</p>
初时,裴琚以为裴潜又要找自已争论,吓得转身即逃。</p>
</p>
还好裴潜年轻,一个健步追上,跟自已的堂兄说明乃是来商议兴修水利之事。</p>
</p>
裴琚因为精通数算,是故除担任科学院祭酒、提学官等张瑞发明的后世官职以外还兼职了一个郡县正式官职,即水曹掾史。</p>
</p>
全权负责太原一郡十八县之水利建设。</p>
</p>
听完裴潜之言,立即拿出自已珍藏已久的太原水利设施图。</p>
</p>
整张地图上以一纵三横为基础,密密麻麻的画满了各种水利设施。</p>
太原全郡存粮大部分为北部五县之税赋,共计十八万石,有三万石依盟约赠与上党杨凤所部。</p>
</p>
五万余石需留作全郡官吏之俸禄。</p>
</p>
剩余十万石中,有三万已因战事消耗一空。</p>
</p>
可用之粮仅余六万余石,甚至不足以供给一万两千大军挨至明年秋收。</p>
</p>
庆幸大军连克南部郡县,得存粮三万余石,又补收了部分赋税,得粮两万余石。</p>
</p>
因为有些郡县已被汉室征过赋税。所以南方郡县的征税进程十分缓慢,需大量官吏耐心逐一厘清。</p>
</p>
导致裴潜手中余粮仅五万石左右。</p>
</p>
大概预留出两万石安置流民,可供招募百姓兴修水利的粮食只有三万石。</p>
</p>
裴琚略一估算,可招募三万百姓,持续月余。</p>
</p>
当即决定先修建三处主渠。</p>
</p>
即以南北贯穿太原的汾河为干,横向修建三条主渠。</p>
</p>
其中最靠近北侧一线,沿广武、阳曲、虑虒三县修建一条横贯三县的主渠。</p>
</p>
中间则是横穿上艾、狼孟、孟县三县。</p>
</p>
最南侧一线则是取大湖之水横穿祁县引至阳邑。</p>
</p>
如此布置确保太原郡境内每个县都能被水利设施覆盖到。</p>
</p>
及明年秋收过后,再逐渐细化各县水利。</p>
</p>
百姓还是第一次听说兴修水利非但不用征发徭役,去工作还管两飨。当即踊跃报名。</p>
</p>
活在物质富饶的二十一世纪,张瑞觉得怎么会有人因为两顿饭便去苦力一天呢?</p>
</p>
最初接到裴琚方案时,不甚满意,要求重新调整激励。</p>
</p>
但裴琚据理力争,跟张瑞坦言,并非不愿给百姓以厚赏。而是以这三万石粮食做最大之事,兴修更长的水利,百姓便能收获更多的粮食,远胜于今冬多给百姓一石食物。</p>
</p>
张瑞被说服,便令其试行之。</p>
</p>
结果百姓报名踊跃,便是冲着这一天两飨,能为家中妻儿老小多省一份粮食。</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