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良家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四章学习强军,农耕分种,汉末之并州匪政,杨氏良家子,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关于为何选择离石而非美稷,崔州平详细解释道“离石县战国时为赵之离石邑;秦属太原二十一县之一。及汉立,置离石县,属西河郡;东汉永和五年(年)西河郡治迁此,灵帝末年,郡县俱废。”
“以离石为治,西为涛涛大河(黄河),东为太原大湖,与大陵县紧密相连。交通便利,可得太原之助。尤其大陵县铁官众多,官市发达。西河郡可贩卖牛羊、奶酪、奶酒于大陵,换取各种器皿。”
“自西河之战至今,某已安顿百姓千余户,皆授予良田。又组织百姓万余人,沿河东郡北境开始向北屯田,广种秋豆。”
“此外在西河,畜牧官营。某留有千余户人家不事农业生产,专司为官府牧牛放羊。收集奶品、羊毛。多达上百万之羊,足以使两万百姓无饥患之忧。”
张瑞微微颔首,西河郡与历史上的刘馥、颜斐情况还略有不同。西河郡留有上百万牛羊的基础,非但不用官府调拨粮食前往赈济,反倒会留有结余。
久在西河,对农耕、畜牧皆有所了解,崔州平的确是最适合实现西河郡由游牧向农耕过度的官员。
针对移风易俗,改变生产方式,崔州平继续说道“西河郡为南匈奴所影响,多有胡虏之风。某以为仅凭学校、名士难以速改民风。故某于民屯之中设有百名教习,百姓以百人为一屯,白日耕作屯田,夜间习我诸夏文字,闻我诸夏先贤故事。”
崔州平的这个举措令张瑞大感意外。
民屯与军屯其实差距不大,皆是将百姓聚集到一处开荒屯田。只是军屯在屯田之外会利用闲暇时间练习军阵,演练武艺。
百姓可以在屯田之余演武,便未尝不可以习文。
自古习文演武并列,崔州平这一番灵性转换,令张瑞脑洞大开。
后世的扫盲运动,也是在集体制下成功普及了教育。
在一棵大树下,挂一个简陋黑板,一群农民围在树旁学习,成为了一代人经典的印象。
张瑞乃问道“事关文教,成效如何?”
崔州平慎重的说道“百姓对文教一事并不热心,然对教习所讲先贤故事却颇感兴趣。其中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后羿射日,西门豹治邺,愚公移山,尊王攘夷及冠军侯故事,最是受欢迎,有无数百姓甚至能加以复述。”
张瑞莞尔一笑,这其中不是神话故事就是皇图霸业,可真是符合诸夏五千年以来的审美爱好。
能寓教于乐,增加百姓对诸夏的认同感,张瑞并不反对。只是却不能耽误了文教大业,问道“百姓于文教并不热心,识字情况如何?”
崔州平面色凝重,说道“不容乐观,如今已月余,仍有无数百姓无法书写自己姓名。”
张瑞认真思索许久,集体制下的学习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若对此而设立严刑酷法,会显得极其突兀。
集体的事情,还是要回归于集体去解决。没有什么是一场考试不能解决的。
张瑞乃说道“教习所传文字,每月一考。一屯百人,若有一成不识文字,全屯受罚,取消一切娱乐活动,罚其为所有屯田百姓浆洗裤袜。若全屯皆能识文断字,则予以奖励,赏羊一只。无论教习、百姓能有大功于文教者,孤亲自奖赏之。”
人是最明显不过的社会性动物。当一件事情与集体荣誉挂钩,就十分容易引起人心底的热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