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4章衣冠又双叒叕南渡(第一更,求订阅),这个大明太凶猛,无语的命运,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宁波。</p>
和大明的很多港口一样,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移民出港。尽管自从上海开埠后,曾经热闹非常的宁波港日趋萧条。但这里仍然是大明最重要的港口之中,或许它不再是湖丝、苏绸、松江布等货物的输出港,但是作为浙江最大的港口,仍然颇为繁华。</p>
与北方港口不同,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抵达中转所。这些百姓大都是被转为民户的旧军户,他们拖家带口来到海宁港,想要移民去南洋闯荡。</p>
乾圣初年,作为“乾圣新政”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旧卫所的解决,大量名存实亡的军户转为民户,尽管当时朝廷对军田加以清查,但这也是笔算不清楚糊涂账,普通军户田产既有就被军官侵占的,也有他们自己变卖的,即便是军官侵占的,也有在过去几百年间多次转卖的,既有卖给世袭军官的,也有世袭军官卖给百姓,买田的既有乡绅,也有寻常百姓,就算是朝廷清查的力度很大,但是最终还是不得不让步——有相当一部分田产经过多次转卖、分割,早就成了小民百姓的私田,收回来,那些小民百姓就会无业无产,沦为流民。</p>
最终在裁撤卫所的过程中,也就是收回了不到三成的军田,可即便是如此,那也是费时长达六年,直到三年前才算理了个清楚。与北方的军户大量死于东虏、流寇不同,在南方还有大量的军户存在,这些田产微薄的军户,尤其是沿海军户,是最早的水手,甚至早在乾圣之前,就到海船上去赚钱糊口。</p>
在“旧卫裁撤”后,没了军籍的约束,深知海外并不是什么“瘴疫恶地”的他们,立即带着全家出海,不再像过去困在卫所等死了!</p>
这个现象,不止出现在浙江,从山东到广东的沿海地区到处都是。毕竟,无论是沿海军户也好,民户也罢,原本就是地少人多,很多人甚至完全是靠做佃户为生,对于他们而言,“下南洋”是最好的选择。</p>
过去很多人想走而不知道怎么走,毕竟,那怕就是身处沿海,成天听说谁谁谁在海外发了财。可也就是听说而已,即便是想上船,到什么地方上船?怎么走?船费几何?</p>
诸如此类的问题,让人们望而却步。消息闭塞,沿海的百姓和内地的百姓,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顶多也就是多一点“听说”而已。</p>
但是乾圣元年后,报纸风行于世,报纸的出现让消息闭塞的百姓,终于弄明白了如何下南洋,尤其是在官民合作的“船票佃农”制度下,许多人纷纷在报纸上发广告,招募移民,为移民购买船票,以换取未来二十年的三成地租。</p>
而在唐国立国后,为充实人口也派遣海船于沿海去招募移民。随后平国、鲁国等国藩王就国海外时,也是纷纷招募移民。</p>
他们的开价都差不多,往往都是授田百亩,能识文断字多分配五十亩,当然,得自己开荒耕种,政府免费发给种子,免费租借耕牛,移民们要开荒就行,五年之内免税免租,五年后开始缴纳三成地租偿还船票,连交十年,毕竟,他们的船票是大王或者商人垫付的。</p>
反正一句话,只要去了海外就是地主。</p>
而乾圣九年,新设立的承化省却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开价——普通移民除了土地之外,还许配媳妇。</p>
这条件一开出来,立即在大明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p>
村头巷尾,到处都是议论这件事的。从田间地头,到茶馆酒楼,从学堂教室到衙门公房,无论是身份如何,无论男女,都在讨论着这件事。</p>
官府给穷汉发媳妇了!</p>
这件事讨论的热潮甚至超过了事件的本身,为啥啊?</p>
古往今来,男女事一直都是热门,君不见明朝的小说里大都写这个,那怕就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影视剧里、小说中,谈的也是情,说的也是爱,其实核心还是男人与女人的那点事,男人凑到一起,谈的是这个,女人……嗯,也是如此。</p>
谁都没有想到这个看似“荒诞不经”的决定,给大明带来了什么。最重要的一点是,移民海外,真正意义上成为了人们所熟知的事情,不再是报纸上写的,也不再是“据说谁谁发了财”的传闻或者新闻。而是第一次,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