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云千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4章 石敬瑭占领汴梁,木匠王爷,飘云千里,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景进突然想到一件事,向李存勖提出建议:“现在魏王还没有回来,蜀地康延孝的叛乱刚被平定,西南的局势还相当不稳定。王衍的宗族、党羽,数量十分大,如果他们得知陛下亲征,离开洛阳,万一有什么不轨的企图,那就危险!不如防患于未然,在可能的变乱发生前,将他们全部解决掉!”
李存勖也顾不得什么名誉了,马上拟写了一份简短的诏书:王衍一行,并从杀戮!然后盖上印,送到枢密院。那一天,在枢密院执班的枢密使,是老宦官张居翰。张居翰看过诏书,确认他的皇帝确实已经杀红眼之后,这个大半辈子都谨小慎微的老好人,做了一件他这辈子最大胆的事:将诏书中“王衍一行”的行字涂掉,改成“王衍一家”,再交给前去传旨的宦官向延嗣。
由于张居翰的善心,以及向延嗣没有阻挠,随同王衍一道被押解而来的前蜀百官,仆伇随从等一千多人得以躲过一场大难。向延嗣到达长安秦川驿,与王衍一行相遇。他立刻执行诏书,王氏宗族一百余人尽数就戮!
二十七岁的王衍,没有在最后一刻留下只言片语。他的生母徐太后悲愤难平,在临死之时发下诅咒道:“我的儿子献了一国给你,仍逃不过族诛!李存勖!你忘记曾经对日月星辰发过誓,说要保我们一家的平安富贵?你这样背信弃义,我知道你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同徐太后一样愤慨的,还有王衍的忠臣,正直敢言的右補阙蒲禹卿。他亲眼看见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王衍被杀,蒲禹卿大恸不止。当天晚上他逃亡而去,不知所踪。他在秦川驿的大门上留下了一首抗议诗:
我王衔璧遂称臣,何事全家併杀身?
汉舍子婴名尚在,魏封刘禅事犹新。
非干大囯浑无识,都是中原未有人!
独向长安尽惆怅,力微何路报君亲?
三月十九日,李存勖命李绍荣为先锋,率精锐的皇家禁军二万五千人从洛阳出发,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御驾亲征,当然他自己是没有想到的。一路上,禁军中那些曾经与李嗣源有交情的人,纷纷找机会逃走,去投奔叛军队伍。军队越往前走,人数越少。有的人在逃走之前,悄悄来找李继璟,也就是李嗣源的长子李从审,劝他一起走,再晚可能就来不及了!
但是李继璟认为自己的身份特殊身,根本不可能走得了,他拒绝了所有的劝说,坚持留在了李存勖身边。这时的李存勖,压力极大。一向自信的后唐皇帝完全没想到:才几年没有带兵打仗,自己在军队中的威信已经降得如此之低!
还没见到叛军,这支曾经追随他出生入死,荣辱与共,一起战胜过重重困难,一起创造过辉煌奇迹的精锐之师,就已经在渐渐解体!李存勖不敢处死逃兵,以杀一儆佰。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杀戮极可能引爆新的兵变!但是对逃兵睁一眼闭一眼,只能使军队的逃亡情况越加严重!
李存勖不敢想像,这支军队真正与李嗣源的叛军面对面时,还有没有战斗力。忧虑万分的后唐皇帝看见随待身旁的李继璟,顿时像一个挣扎中的溺水者看见了一根稻草。也许,自己还能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李嗣源已经靠不住的忠义之上。
李存勖对李继璟说道:“你还是去见你父亲吧。”
李继璟泪流满脸,指天发誓道:“我誓死忠于皇上,如果皇上您还信不过我,那我愿意现在就死在您面前!”李存勖忙阻止了他,说道:“我不是信不过你,而是现在只有你,还有可能劝你父亲回心转意,挽救囯家!”
于是,李继璟带着李存勖的嘱托,再次上路。如果在李嗣源传檄天下之前,李继璟见到自己父亲,也许还有极微小的机会将李嗣源拉回来。现在已经太晚,对于延长李存勖的生命,肯定是什么用也没有!而且就连这样一次不可能成功的尝试,也在实施前就告失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