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无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87、临摹,校草撩了个学霸,烟无言,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比起少年的惬意,不疾不徐,现场的人全部面面相觑,都觉得对方是在说谎,想要借此逃脱责任。
但是少年身边站着中年管家和裘家大少……显得这个做法有些多余了。
有人想要指责也畏惧裘家冰冷的兵械不敢开口,只得弱弱地说:“年轻人,不要太意气用事,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这个话可不能乱说。”
有人开口了,接二又有人轻声开口:“是啊,你才多大的年纪,又没有接触过这些文物,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个画是假的。”
裘宗铭眯起眼睛,在心里暗暗把说话的人记了下来。被他泠冽的眼神一看,现场又安静了下来。
缪郝阳看着在场的所有人脸上全是不信不屑的样子,知道他不说出个所以然来,今天是不会有人相信的。
缪郝阳站直了身体,慢慢踱步到那张已经被抬起来破损了的画面前。
修长的手指缓慢滑过泛黄的纸张,有一张说不出来的慎重让所有人不由把视线集中在对方的手指上。
“现场有鉴定的专家吗?”
话一出,人群慢慢移动,一位穿着对襟便服带着老花镜的中老年人缓缓走出来。
缪郝阳表情变得恭敬了几分,走上前,弯腰浅笑:“不知道前辈如何称呼?”
张钧看着面前有礼帅气的少年,想到刚才少年狂妄的话,以及对方破坏文物的行为,让自己不要被表象迷惑,瞥了那个冷冽的人,不情不愿地回道:“我是在博物馆从事考古和文物收藏鉴定的工作人员,我叫张钧。”
张某说完,人群中有人立刻补充道:“张师傅可是通过文物局考核的鉴定员,从事鉴定工作三十年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张钧确实是有真材实学的。
缪郝阳弯了腰,和对方握了握手。
接着道:“那么张前辈应该可以看得出来纸张的真假吧?”
说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张钧底气一下子就足了,一双老眼也不浑浊了,“纸张呈暗黄色,表面粗糙,我们现代可以通过anyty专用高倍显微镜下,能清晰的观察纸张上的纤维与墨迹的自然融合状态,如深浅、笔顺上下,用墨的材质等在显微状态下也能够被发现……这幅画纸张的真实度是可以考证的。”
说到这里,为了在增加可视性,张专家滔滔不绝旁征博引:“明代以前的绢传至今日,表面上已绝无亮光;丝上的绒毛,也已经完全褪掉。其颜色则内外如一。作伪者若用新绢,则鉴定人员可从横竖丝的粗细单双辨别出真伪。有一种特制的元丝绢,从表面上看,与宋元的绢很相似,但其表面上的光,以及丝上的绒毛,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完全褪净;而且其颜色也是内外不同,绝不可能与宋绢完全一致……传世的古纸主要有棉纸和麻纸两类。用显微镜观察,老纸膜皮如虫蚀,有一层白灰,若隐若现,不平匀。其颜色则无论里外、凹凸,均系一致。伪造的旧纸,因为是用颜色染成的,厚则深,薄则浅;里则淡,外则重;凸则有,凹则无。由于质地不同,其受色的程度必然不一样。有一种将纸、绢做旧冒充老纸旧绢的手段。是用颜料赫石、藤黄加墨或脏水染和油烟熏等方法将纸绢做旧。但染的有时能见到水渍痕,即使染得匀净,也因为没有自然老化产生的"包浆"而暗淡无光;熏更可以看见烟气焦黄的样子,都和原旧的光亮"包浆"大不相同。在手持式显微镜面前,这些假的东西都逃不过科技检测的火眼金睛……”
张专家的专业词汇说的在场的人一愣一愣的,缪郝阳全程认真地听着,直到对方语速放缓了才慢慢道:“《汉武大帝》中,无论是诏书、奏折,还是军机快报都采用竹简和绵帛,但是实际上西汉时期发明了纸,当时是用植物纤维制造的。比较粗糙,成本不低。后来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纸的质量,降低了成本,价廉物美。”
听到少年的话,张钧眼里划过一丝赞赏,“是的,这就是东汉时期的纸张,传到如今实属难得了。”
这又让他想到少年评击这画是假冒伪劣的言论,眼里显露出不满:“撇开纸张不论,鉴定一幅画的真伪看这几个方面,其中,看笔墨是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