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帝王家(十二),一家之主(快穿),云开砚,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归功于魏国早些年在农业器具的研究和水利设施上的建设,大大的减低此次大旱灾带给魏国百姓的损失。
便是那如今算在魏国灾情最为严重的地方,民众们心中虽然因为灾年而感到难过,却没有失去安稳,变得仓皇。
他们拥有了安全感。
来自于魏王,来自于国家,其实也来自于他们自己。
首先是魏王,王城脚底下得倒也罢了,这世上,向来是好事不易传播,做的坏事倒是很容易就天下皆知了呢。魏王原先的昏君行径已经在史书上写就了,宣汉也无意更改,而后面做的事情,便是因为让民众自己切身感受到了好的改变,才然他有了公信力。
国家的公信力则是在宣汉治下的官吏,也就是在王城里的近臣们,在政绩考核制度新增加了效率一项,事情理论之后,实际验证后,得出该用多长时间,如若完成的好有快,则政绩评定要加分;如若没有按照时间完成但是完成的好,则需要补充说明的延时的缘由;要是那种完成得又慢又差的,只给一次机会,再有第二次,就免官了……
下属的政绩还和上司的政绩挂钩,上面逼迫着,下面警醒着,倒是效率越发的快乐,从边远地区向中央,只会越来越快。
高速高效运转的系统,会让整个腐朽的机器重新拥有一点生机。依托着系统选拔人员的金手指,虽然朝廷之中三分之二的人依旧是其他旧势力的,如今却也不是宣汉一个人靠自己在朝廷之上输出了,没让人“代言”被记恨,但是总有了自己的应声虫,便不是孤军奋战了。
宣汉的招贤令三年前曾经搞过一次,这是被后世之人称为“科举”雏形的人才选拔。上次选拔了十人,在任职之前还被宣汉派去的王免培训了三个月,才一一分派官职,如今他们大多在外,只有两个人还在朝堂之上。
因为宣汉很是讨厌大臣给他上书时候,半天不提一句重点,开头永远是表达自己的尊敬,洋洋洒洒得彩虹屁一大堆,看到后文又是过于抒发自己的情感,宣汉索性规定大臣们以后正事写成报告形式,力求言简意赅。
这把“水文”当成习惯,自认每次写折子都是在表现自己文采给国君看的大臣们傻眼了,几次都被朱批“不合格”打回来重写,只好找人求教,于是就找到了那两个尚在朝中的招贤令得来的官。
原来他们培训的时候,早就学会了写这个,还写得颇得要领,拿到自己修改后的折子的大臣们,有些难过和嫌弃的说“只这么点字,哪里说得清楚了。”
那帮人修改作文的两位老师就说道“大人们有时候上书写的事情总有一样的,王上其实看一篇还好,重复看多篇同样的内容就很是操劳了,王上日理万机,身为臣子,自然是要为王上分忧减负的。”
那些大臣才面面相觑的闭嘴回去了,之后有的人也在学习公文写作中又了长进,对着二位平民出身的官,可算是有点客气些了,其他仍旧学不来的,不怎么要紧的东西,写出来后就干脆找着二位如今还算清闲的官帮忙改改了。
这便是这朝廷之中,现在尚算和谐而且高效的局面,官员们有的也真心热爱工作,在这样的传递接待之中,找到了为政的向往和乐趣,有隐隐变成“工作狂”的样子。
上行下效,朝廷的改观自然也是在民众之间能感受到的,百姓们也不知那帮官抽的什么风,普通的事情现在这么勤快还不拖沓,还不收孝敬,让他们有些不太适应,但总归是心里更安稳了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