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乡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9、第 59 章,红楼之中间商,外乡人,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五十九章
春纤会离开她吧。
如果她们一直是这种主仆关系。
可她们之间如果没了这层主仆关系,好像就更没关系了呀。
七岁的小黛玉有很多事情还想不明白,但此时她却知道自己是一千个,一万个不希望春纤离开她的。
哪怕春纤又坏,又气人,还特别的费鸡毛掸子......
林家人少,从小到大,黛玉就总是一个人。虽有个弟弟,却早早夭了。曾经设想的姐弟相处方式都来不及实施就被迫搁浅了。
来了荣国府,因着心里那点不忿,她对府上的人都是客气有余,亲近不足。
与表姐妹在一起时的感觉很生疏,还没有和春纤在一起时的自在亲近。黛玉想,她没办法将春纤当成姐妹,因为她不会和姐妹们不顾规矩体统的开心打闹,也不会在熄灯后,小声的讲着没规矩,不害臊的贴已话。
春纤说过她会帮自己是因为力所能及以及路见不平。更像是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
她记得娘亲说过她出阁前还有几个无话不谈的手帕交,关系极好,可惜后来大家陆续出阁嫁人,天南地北,早就失了联系。
她和春纤可以做手帕交的吧?
黛玉摇头,手帕交最后不也是好聚好散,各奔东西了。
像琏二嫂子和平儿那样呢...黛玉打了个哆嗦,赶紧将脑中的画面扇飞。春纤要是知道她这么想,会打残她的。
唉,好愁银。不想做丫头,大不了以后轮着做姑娘嘛。
╮(╯▽╰)╭
因想到了春纤和这些小烦恼,黛玉对面前的热闹都失了三分热情。
宝钗见宝玉仍旧吱吱唔唔的,也没了多少耐心,找了个由头站起来走了。离开的时候,宝钗还想着必须打听打听宝玉到底是想要干啥,好有个防备。
宝钗知道宝玉还是小孩心性,喜欢漂亮丫头,并非心存什么龌蹉念头。提起香菱来,许是见她长的比旁人好也未可知。
香菱长的是真的好,哪怕是宝钗也必须承认这一点。好在她性子老实,人也痴憨,不然就以她的容貌,哥哥非得被迷得更不知所谓了。
虽然知道薛蟠打死人的事不全是香菱的错,香菱本身也甚是可怜无辜。但宝玉和薛姨妈却总是因着这件事情对香菱多有不喜。
不过幸好薛家母女还算良善,虽不喜,却不曾为难刻薄于人。
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见宝钗走了,宝玉更是急得抓耳挠腮,连忙回身看黛玉和三春。
三春和黛玉见此,则颇有默契的将头转到一旁,谁都不看他。
她们又不是凤凰蛋,做错了事都有人哄着,这浑水她们可不趟。
宝玉见此,只得一脸憋闷的坐在一旁。时不时的看看宝钗的方向,再时时的看看黛玉的方向。
看黛玉时,宝玉又不由想到黛玉气不顺时总挂在嘴边的那句话。
太太怎么能那样对林妹妹说呢。
宝玉为了这事还找他娘闹过,王夫人听说后当场愣怔了半天都找不到语言。等这事传到老太太耳朵里时,老太太也是窘得不要不要的。
她越窘,就越能想起黛玉给林如海写的那封信。
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老太太悟了,原来这小脑袋瓜子转的方向一直没偏离轨道呀。
╮(╯▽╰)╭
是夜,回房休息。因春纤还有些不舒服,夜里便由雪雁值夜。黛玉问了一回春纤,知道她不舒服,还特意捧了一杯老太太赏的玫瑰露亲自给春纤送过去。
春纤没大毛病,就是甜咸棕子吃多了不消化。喝了些山楂水,已经好了许多。黛玉去的时候,春纤正一身中衣趴在床上看话本呢。
还是才子佳人的那种。
这种话本只要写好了,就跟现代偶像剧差不多,都是春纤爱看的那种。如果再带里连谈恋爱边破案什么的,那春纤能反反复复看上两三遍才换下一本。
唉,来了这个时空,也就只能用最朴素的方法丰富业余生活了。
黛玉什么书都能看一点,但却唯独对这种书最是没兴趣,春纤看时,黛玉也跟着看过一点。
春纤看的是故事,黛玉看的则是事故。
一会儿说这里写的不对,女眷都住在二门,再不会去前院。
一会儿又说那里也不对,那等人家的女眷出门上香需得提前一天通知寺里。就算不清场,也绝不会让人冒犯到。
翻了几页又指着某处对春纤说,你瞧瞧,就荣国府这样的人家,她们家的姑娘能随便女扮男装上街闲逛?
咦,看到大片血迹这么镇定自若?
反正长这么大,除了被针扎出血,我好像还没见过血嘞。
最后看着看着,黛玉就会将整本书不合常理的地方都挑出来。一边挑还一边指给春纤看。
春纤头疼的想,给黛玉一本话本,这姑娘能直接玩出‘找茬游戏’的感觉。
这会儿黛玉推门进来,嘴上不饶人的说春纤又看这些写给傻子看的书,一边却小心的将玫瑰露递上去。
等春纤喝完,黛玉又小声告诉春纤宝玉今儿没仗义出来的直言和其他八卦后,又叮嘱春纤要乖,这才带着丫头走了。
翌日一早,春纤就活蹦乱跳的出现在黛玉的小院,给黛玉梳了个漂亮发式,又跟着黛玉去上房用了早膳。
膳毕,陪着黛玉去上了女先生的课,因对女先生的课不是很感冒,春纤一个哈欠接着一个哈欠的,将跟她站在一块陪学的丫头们都弄得眼泪汪汪。
其实别说春纤听不进去了,就是黛玉等人都不愿意听这位讲什么男尊女卑,逆来顺受。
尤其是探春,她觉得这位女先生纯粹是误人子弟。就因为世间多了许多这样的女先生,才让女子为皇这种事情成为凤毛麟角一样稀奇。
若让她读书科举,探春自认绝对比她的那些兄弟们都强。
他日金榜提名,光宗耀祖,岂不风光。
黛玉则是在心里偷偷翻白眼,若她真照着这位女先生的话去做,估计这会儿还窝在碧纱橱里呢。
还是春纤说的对,想要的就要去争取。等人送上来,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
至于惜春...这姑娘除了对讲画画的课有兴趣,其他的都不太上心。估计整个女学里,也就迎春听得最认真了。
那日子也过得最糟心~
......
荣国府里,除了贾政日常要去工部点卯,贾琏被支使着跑跑腿。其他人的日子过得悠闲又散慢。林大管事就是在黛玉上学的时辰带着林家下人和给贾家的礼登的门。
他是下人,无需递帖子。进出也都是走角门,方便也是规矩。
进了府,先见了凤姐儿。凤姐儿一听说是林家来人,还诧异了一回,等见了人,听说是来接黛玉回家的,当下也不敢拿大,直接带着人去见贾母了。
一番请安问好,林大管事又将刚刚跟凤姐儿说的理由再声情并茂的说了一遍与老太太听。
跟不跟黛玉回南,从来都不是春纤这种丫头身份可以直接表决的。就像林家的人用给贾敏做小祥祭的理由来接黛玉回南,贾母连反对的理由都说不出口。
出嫁的女儿不在夫家做小祥祭,而由娘家操办,林贾两家都丢不起那个人。
贾母也不能直白的说不用操办这劳什子的周年了,你们心到了就成,大家都省省吧。
总之就是一句话,无论贾母心里怎么想,都得送黛玉回南。虽然千叮咛,万嘱咐叫人照顾好黛玉,以及办了小祥祭就赶紧将人给她送回来,但到底多有不放心。
至于她不放心的是什么,她不说,旁人也难说得清楚。
因为来的毫无征兆,再加上贾母自认她对黛玉极好,再看林家管事和她女婿备的礼,贾母便自以为黛玉刚入府时的那点小事,既小,也无人知晓。
不过转念想到黛玉的奶娘王嬷嬷,贾母不由提了一句。
“好叫老太太知道,只别告诉我们姑娘。王嬷嬷家里人得了时疫,没等王嬷嬷回去便没了。王嬷嬷伤心过度,迷了心窍,疯得不成样子。老爷怕姑娘知道了伤心,安排在庄子上养着吧。”林管事一边回贾母,一边还在心里赞了一回自家老爷神机妙算,竟然能提前预料到老太太问起王嬷嬷,“我们老爷说,她到底奶了我们姑娘一场,叫底下人精心照看着,不可怠慢半分去。说是这两年看看,若有好的人选,便给王嬷嬷过继一个。老爷叫封口,但凡姑娘问起,只说王嬷嬷阖家回原籍了。”
这话说完,贾母还颇为赞同的点头,“很该如此。”人老了,就愿意听这种故事,贾母也不例外,对着一屋子丫头婆子吩咐道:“你们都听见了,谁都不许说出去叫林丫头知道了。”
“老太太放心,我们醒得。”不管之后会不会传出去,至少这会儿个个答应的爽快。
说完这些,贾母又问这次都来了几个人,回去又都是怎么安排的。
林管事见问,一一回了。
贾母见来的是官船,林家管事,家丁,媳妇仆妇都带的齐全,便也没说什么。她有心打发贾琏跟着跑一趟,只刚张嘴叫人唤贾琏来,就猛的想起贾琏被他老子遣去了平安州,今早才走的。
老大有爵位,出京城需得上折子请示。老二要上衙门点卯。扒拉了一回手指,贾母发现竟没半个人可派,一时间有种青黄不接之感。
......
按理来说,贾敏办周年祭,娘家怎么都得出个人。但现在出不了人了,贾母也就不纠结了。
不等女学下课,贾母就叫人唤了黛玉过来。黛玉从女学一出来,便听说扬州来人,要接她回家,整个人高兴的差点跳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