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无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08、种业,五零重生日常,海棠无眠,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和苏联专家交流,了解现在苏联的科技发展,姚软枝还是很有兴趣的。至少以后她的那些知识来源又多了一个说法,“是苏联专家教给我的”,可能会更有说服力。
但是真的去苏联留学,姚软枝就没有这个打算了。
现在中苏两国关系刚刚磨合结束,过两年赫鲁晓夫上台后,更是会进入“蜜月期”,新政府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在各个领域都奉行“以苏为师”的标准,将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当成中国学习的模板。
但是等到六十年代,中苏出现分歧,互相在公共场合影射对方路线错误,新政府的立场就会变成“以苏为鉴”,后来更是将苏联视为“修正主义”的代表。
要是跟苏联那边关系密切,到时候也难免被人当成把柄来攻讦。
更何况别人去苏联留学是学习先进科技和知识,姚软枝又不需要,她脑海里那么多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知识,缺乏的都是能够使用的环境。
大厅里有乐队演奏,外宾们穿着燕尾服和华丽的礼服裙,很容易就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当初在上海,白俄旅人艺术家曾经撑起了艺术节的半壁江山,如今有了苏联这样强大的祖国为后盾,他们眉宇间越发多了自信和从容。
和已经成为强国的苏联相比,如今的中国还是百废待兴。
可是谁又会想到,仅仅四十年后,那么强大的苏联竟然会被西方洗脑般地解体了呢?而在此之后,东方曾经沉睡的巨人却挺直了脊背,将美国这个全球霸主吓得无所不用其极,连昔日用来伪装成绅士的假脸都撕破不要了。
……
姚软枝一边在心中感慨,一边跟在刘智宇的身后,仔细倾听着他和这些外国友人的交谈。
如果刘智宇介绍到她,她就含笑用俄语和外宾打招呼,语气轻松,偶尔带点小幽默,往往还能抓住刚才他们聊天的重点发表一点看法,却从不深入表达什么个人见解。
转了一圈后,刘智宇有点累了,他走到一边坐了下来,看着姚软枝的目光很有几分兴味:“小姚啊,我怎么没发现,你小小年纪这么滑头呢?你难道还想去外交部工作吗?”
要是别的年轻人,能跟这些外国专家交流,早就兴奋得不得了,有的甚至提前都准备好了问题,想着向他们请教呢。
可是姚软枝这一路过来,嘴里全都是交际用语,俄语说的又标准,说话还带点俄国人才懂的小俏皮,加上她的年龄长相,确实是很讨人喜欢。但是你要说她说了什么有意义的东西,竟然真的没有。
这种滑不溜秋的表现,可真的不像是一个年轻人啊。
“看来你对留苏没有兴趣了。”刘智宇刚才介绍她认识的人当中,有好几个都是苏联高等农业院校的教授、领导,包括苏联最好的莫斯科米里亚捷夫农学院和列宁格勒农学院的两个教授,姚软枝根本就没有跟他们拉近关系的意思。
姚软枝坦白:“时不我待,我更愿意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她对着刘智宇讨好地笑,“再说了,还有老师您在呢,我有什么问题向您请教,比问那些根本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宾更合适。”
刘智宇摇头骂她:“你才二十岁,说什么时不我待?”不用说,肯定是新婚燕尔,不舍得跟爱人分开。但是这也是人之常情,刘智宇在心里想了想,也没有再说什么。
姚软枝不能告诉他,三年.自然.灾害的事情,只能笑着转移话题:“老师,苏联引进的良种,你能给我弄点研究研究吗?”
中苏农业科技交流中,相互引进农业良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不仅是新中国需要引进苏联的良种,苏联同样也对新中国的农业种质资源极为重视。
苏联提出的一些重点项目就是从我国大量搜集和征集各种动植物品种,用于科研育种工作。几年期间,中国为苏联提供了几万种动植物品种,尤其是来自中国所有产区的农作物种子,为苏联的育种工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当然,新中国从苏联引进的农作物良种和畜牧品种,也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条件。
姚软枝记得,苏联冬小麦品种里有几种抗旱性能很强,乌克兰83、乌克兰0246,颗粒大、抗倒伏、早熟、抗旱,非常符合她的需要。拿过来研究研究,对她培育出适合国内种植环境的种子,会有不小帮助。
还有c3173、611-b这两个早熟丰产的棉花种子,也很有价值。
当然,如果还能把一些经济作物比如油菜、大豆等的良种也给她来一批,那就更好了,多多益善。
现在这些品种估计还在东北、新疆的农场里试种,效果平平。要等到两三年后,因为苏联专家的指导,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优异之处。
然后农业部才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姚软枝可不想再等那么久,有刘智宇的关系在这里,为什么不用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