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史官三位(一更)
步帘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1、史官三位(一更),当年铁甲动帝王(重生),步帘衣,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五十一章
文人皇帝杨平近日来吃着柳嫔精心腌渍的蜜饯,享受着王后与柳嫔你争我抢的殷勤侍奉,日子本该过得十分舒服。
至于楚顾打下了西州秦州,这除了给他的诗词多了几笔哀怨,并不影响这位燕朝皇帝的生活水准。杨平并不真正在意。
可是他近来日子过得确实堵得慌。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韦碧臣之死。
韦碧臣是燕朝丞相,他的死,必然是要上史书的。
杨平某日忽然想起自己身上还背着把韦碧臣推下高台的黑锅,立刻把史官喊来,要翻阅史官是如何记载。
众所周知,古往今来,史官都是风险极高的一个职位。
自先帝暴戾无度以来,燕朝朝政被四大名阀把控久矣,四大名阀有权有势有兵有财,官员升迁贬谪自然也被他们暗中操控,久而久之,科举制度名存实亡——因为考上了也等不到做官,不如给四大名阀当属下,或者直接给四大名阀送钱。
这是对于一般举人出身而言,而对于科举考出的那些佼佼者,朝廷是必然要给他们官职做的,即使人数少,积累多了也是一股势力。
这些人中机灵的,向四大名阀示好,至少也能捞个言官做做,虽然也没什么油水,但至少能在皇帝面前露脸,只要不抱着耿直上谏的幻想,尤其是能豁出脸面溜须拍马,那前途是大大的有。
为什么四大名阀中的谢家还能够影响天下文人,因为整个燕朝上下,谢家是唯一还愿意对穷书生做表面功夫的,而且大部分影响都隐藏在书院脉络之下。
但假如没有向四大名阀投诚,一律都被派去当了文笔小吏。
史官,就是这些文笔小吏职位最典型的一种,这个职位最显著的特点有三:一、事多钱少;二、升迁无望;三、小命堪忧。
所以,在北燕当史官,很显然是个穷有骨气的文人。
杨平一翻记载,只见上面写着:陛下邀韦丞会于高台,推而弑之。
这可就把杨平气得半死,史官记载是要传于后世的,他这么一记,等于把杨平身上的黑锅扣得死死的,永世不得翻身。
这让一心留个悲苦文人形象的杨平怎么接受?
而且最根本的,假如确实是他把韦碧臣推下去的,现在也许还有几分理亏,但事实上,真的是韦碧臣自己发疯跳下高台的,不关他的事啊!
杨平心里简直委屈得了不得,加上蜜饯中的罂_粟壳毒性作祟,更加激出了他暴躁自私的本性,当即暴怒,把史册往史官面前一砸:“改了!”
史官行大礼,对着杨平一拜,拜伏于地,不说话。
杨平没想到小小史官也敢不听他的话,他自认是个不幸身在帝王家的诗人风骨,见不得有他人在他面前显骨气,因为那无形中就把他给比了下去,这下子更是失态到拍桌大怒:“朕让你改了!”
史官不应。
杨平接下来说的气话,让他后悔了一辈子。
当初韦碧臣还在的时候,大权独揽,杨平自己处置个宫女太监没有问题,在后宫作威作福、奇思百出也没有问题,但一旦涉及到前朝事务,韦碧臣虽然没有明面上不给他面子,但大家心照不宣,杨平就算是任命一个小小的御前行走,也是要通过韦碧臣批准的。
任命小吏尚且如此,生杀大权就更不用提。
然而如今韦碧臣已死,柳家王家凭借姻亲成了皇帝外戚,谢家主动让权,严家有心放任,虽然四大名阀抱着不同心思,但就其结果而言,杨平都获得了更多权力自由。
杨平是个无能文人,还是个自私自利、脾气暴躁的无能文人。
当杨平大喊“把这奸吏推出去斩了”的时候,他确实起了杀心,恨不得这个败坏他名声的史官立刻去死,但心中并没有做好杀人的准备。
这不是什么任他杖毙的宫女太监,而是个正儿八经的燕朝官员。
史官的官职再小,其特殊性、重要性都是不言自明的。
皇宫侍卫立刻把这史官拖了出去。
当侍卫回来禀报,说史官已死的时候,杨平完全呆住了。
假若他此刻是清醒的,就应当立刻痛哭流涕,写一封罪己诏,装模作样地表示忏悔,或许还能弥补一二。
但蜜饯中的罂_粟之毒令他飘飘然,本性战胜了伪装,他在突然的呆愣之后,立刻尝到了真正手握权力的甜美滋味。
他,一个在父皇、韦碧臣、四大名阀手下忍耐多年,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皇帝,忽然掌握了能够对朝臣肆意喊打喊杀的权力。
是的,这只是一个史官小吏,可那又如何呢?他一句话就让此人人头落地。
杨平心花怒放,几乎要飘飘欲仙了。
他将掉了脑袋的史官抛之脑后,不假思索,下旨让崇文馆立刻再派一名史官来。
新史官进了大殿,恭恭敬敬地拜见杨平。
宫中消息流传得最快,这个新史官应当已经知道前任身亡的消息。
杨平不怕他不听话,指着底下的史册,轻蔑道:“改之。”
新史官行大礼,对着杨平一拜,拜伏于地,不说话。
刚刚爱上权力滋味的杨平立刻被激怒了。
“斩了!”
杨平歇斯底里地吼道。
崇文馆派来了第三位史官,杨平此时怒气渐渐消散了一些,急冲冲地命令道:“改之!”
第三位史官行大礼,对着杨平一拜,拜伏于地,不说话。
杨平简直要疯了。
眼前这个固执跪在地上、连官服都洗得掉色的贫穷小吏,让他打心底后怕起来。
此时杨平才意识到,完蛋了,他做了极为错误的一件事——连杀两位史官,他的名声,再也不可能像他想象得那样惹后世怜爱了。
杨平当即为自己落下了不甘的泪水。
从那天之后,杨平按部就班地发了罪己诏,然后就沉溺于柳嫔的温柔乡,躲在柳嫔宫中,连日不肯上朝。
说老实话,他上不上朝,对朝政毫无影响,没了他坐在上面,四大名阀放开手明争暗斗,大家都更舒服。
在柳嫔的纵容配合下,杨平越玩越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