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57 口音,迫嫁,八月初六,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欢喜,你知道么?我之前的方言腔是很重的?”她对我说。
这我知道。
在我们老家,都是讲方言的。
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的人方言腔很淡。
比如说是我。
当我在说普通话的时候,基本上就听不出任何方言的味道了。
自然听不出我的来历。
但是有的人,比如说阿雅。
天生的方言腔调就比较重。
那怕她已经离开了家乡这么多年。
平时说的也都是普通话。
但在一些发音上,还是能听到家乡的味道。
乡土的味道。
……
其实说方言,本身没有任何的问题。
方言是怎么来的?
古代的时候,交通不便。
人们缺乏沟通与交流,又没有广播电视推广普通话。
所以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调。
所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就是如此。
于是,当你离开家乡,身在外地。
方言就是你家乡的印记。
否则,在茫茫人海中,你怎么确认谁是你的老乡呢?
怎么体会到他乡遇故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快乐呢?
靠的不是相貌,不是打扮,只能是口音。
你一张嘴,我就知道你和我是来自同一方热土。
这就是方言的意义。
方言还是很有魅力的。
同样的一句话,你用普通话说,和用方言说,完全是两个语境。
两个含义。
普通话没有东北话的幽默,没有西北话的豪爽,没有川音的泼辣,没有江南语的隽秀。
所以我一直认为,会一门方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但现实社会却扭曲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说普通话变成了高大上。
说方言就代表了这个人是从村里来的,山里来的。
代表了他土,他穷,他没见过世面。
会成为别人奚落、嘲讽的对象。
就像阿雅自己说的。
她是在省城读的高中。
那是一所很不错的私立学校。
同学家里面都是很有钱的。
王丽丽、李咪咪就是阿雅在那里认识的同学。
虽然那个学校设施很好,环境很好。
宿舍像酒店,食堂像餐厅。
也没有太大的学业压力。
但阿雅却是过得很压抑。
因为那些同学们,总是在嘲笑她的背景。
说她就是穿着名牌,也是一个柴火妞、大土妞。
说她口音好奇怪。
像是出土文物。
还经常模仿阿雅的口音说话。
说完,就是全场哄堂大笑。
没有被人学过口音说话的人,是很难理解你说一句,别人学一句的那种感受。
很难理解当事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如果非要类比的话。
就像是一个结巴说完话。
周围的人都在模仿结巴一样。
这种孤立与侮辱,绝对比打骂来的更加深刻,更加刻骨铭心。
因为他伤害的不是身体,而是自尊。
让你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小丑。
像是在马戏团被人起哄的猴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