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4、第 94 章,七十年代好后娘,溜溜猪,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咱们家这些年也存了一些,早些年入不敷出,没啥收入,有分红还是这几年的事情,这里还剩下了五百六十三块钱,这些钱我也不打算分了。”
啥啥啥,媳妇们齐齐看向婆婆,这是啥意思,你不分告诉我们是啥意思?
王桂花就是这个意思了。
“这里面有三分之一的钱,我打算还给老大,毕竟老大这么多年也不在家吃也不在家喝的,剩下的我得拿着,咱们家不在村里出工的话,就没有工分可以抵,这样咱们就要给村里钱,这也无所谓,就当咱家自己盖房子了,左右早几年开始,就要开始盖房子的。”
韩石头点点头,接着王桂花的话说:“既盖房子只有你们兄弟两个分,老大又不分这个房子,咱就该把他的钱还给他,我跟你娘琢磨着这地方大,除了盖茅房跟牲口棚,东西厢就各自慢慢盖起来,这钱我们出。”
盖新房子是要花不少钱的,从前家里住的就挤,现在总算是安顿下来了,韩石头就跟全天下的人一样,想要盖房。
说到这里,韩景柏也兴奋起来:“爹娘的意思我们知道哦,那咱们这意思是要分家了?”
王桂花摇摇头:“要说分也能分了,可目前又分不了,你且听我仔细说来。”
“要说分,孩子们大了确实应该分了,你们自己手里头没钱,出去办个事还要找我这个老娘要钱,也不方便,虽说我知道你们手里头存着有私房,但大头还是在我这里的,就是以后你们挣得多了,都落在自己手上,这个钱我不管了。”
唐彩云很满意这个安排,既然老大也把工资全部上缴,他们也不用上缴,这样都公平。
“另外一则,要说不分,也有我的道理,咱们吃饭啥的还得在一处,你们且想想,大家伙都去工地干活了,就没有人在家做饭,我可不想我孙女这么小年纪,也学别人家姑娘一样在家做饭操持家务,孩子们必须都要去读书,这样我在家里做饭给你们送饭,所以这家暂时还不能分。”
“以后你们领了粮食,都放在家里我统一管理,老大老二你们一家一个月给我五块钱,算是公中的花销,老大愿意给多少是他自己的事情,这是孝顺我的。”
话说道这里,赵曼算是明白了,差不多就是一家两制了。
以前的钱还放在一起,钱不分但是老人拿钱出来给大家伙盖房子,以后家里就住宽裕一些了,这部分三兄弟都有份,所以韩景瑜以前拿来孝敬老人的钱,她也不会全部归还。
其实王桂花不提这茬,她跟韩景瑜也没有打算把钱拿回来的意思。
但既然王桂花要给,她也不想拿着这钱便宜别人,马上政策就要放开了,她还准备拿着钱大干一场呢,这个决议她没有任何意见。
老二老三自小是服从爹娘的,他们心里很清楚,能盖房子,还是沾了大哥的光,就他们自己挣的那三瓜两枣,根本不够盖房子的。
就算农村的地不值钱,可盖房子,是一代人的事情,要耗费一辈子的心血,他们能在这么年轻就住上新房子,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爹娘最后同意两厢都帮他们盖好了房子,以后分家就是从中间劈开了对半分就得了,这样一来即便是还没有分家,两家其实得到的东西也是一样多,不会伤了兄弟之间的和气。
而更好的就是,以前挣的钱除了交出来一部分生活费,其他的都是自己的了,这叫财务自由,他们点点头,都表示没有意见。
于是这事儿就说好了,这段时间先盖茅房,等天气暖和了,安定下来了就开始盖两边的房子了。
其实之前大家就知道老太太手里有钱,但却不知道她存了这么多钱,现在她年纪大了,还愿意拿出来盖房子,大家心里其实是很欢喜的。
虽说农村土地不值钱,但盖房子放在哪朝哪代,都不是容易的事情,这老人拍板,六间厢房加上后面的房子,就这样决定盖起来了。
这次分家,两妯娌算是喜忧参半。
喜的是以后总算有自己的小金库了,而且一个月三十块钱可以存下来,吃吃喝喝都是老人的,家里不用他们管事。
不高兴的是,赵曼走的时候,老太太还真的给了她一千多块钱。
一千多块钱啊,这要放在他们两家,得存三年,老太太还真的不打个盹,直接就给了。
那赵曼也是不客气的人,直接就收了一句废话也没有,走的时候步履轻快一点都没有跟老人推辞一下的意思。
赵曼没有推辞,老人其实心里面也松了一口气。
要是她说不要,王桂花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
“孩子,老大给我的我也没都还回去,知道是啥意思不?”
“娘,您不用讲我也知道,这钱本来是韩景瑜孝顺您的,我本不该拿回去,可我想着您这样做自然有您的道理,也就不跟您客气了。”
还真是个直爽人,王桂花就不喜欢那两个媳妇的弯弯肠子,你说这肠子弯弯有啥用,算计不来钱,算计不来米,到头来现在还是个刨坑种地的,做人就该务实,挣不来钱其他都是扯淡。
“就是这个道理了,老大是我儿子,孝顺我也是应该的,可我也不是没有心的娘,他以前给我给的多,是因为没有结婚的缘故,后来你们结婚了,我就让他少给一些,但家里盖房子,他估计也出不上什么力,就让他出点钱吧,我跟你爹这辈子能住上宽敞房子,也是因为现在这个世道好啊。”
赵曼其实也想明白了,老人辛辛苦苦了一辈子,很多人都生怕自己手里面没有攥着个什么东西,儿子们不听话。
但其实,孝顺的儿子就是会孝顺,如果是不孝顺的那种,哪怕老人手里握着家财万贯,孩子们的孝顺都不是真孝顺。
“那是我们应该做的,您也辛苦了一辈子,也该住住敞亮的屋子,看着儿孙们好了您享福。”
正说着,王桂花又问:“我听说你妈妈是被人举报了才这样的,现在好些人都给平反了,你就没有找找你妈妈的下落?”
赵曼怎么着呢,唐颖当年离开的时候原主还小,她可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王桂花接着说:“如果是以前,我也不愿意管亲家家里的事情,只是你这孩子这么好,这么小就没了娘,如果能够找回来,孝顺几年也好啊,她就没有联系过你吗?”
赵曼摇头:“从没有,后面我去纺织厂打听过,知情人都说我妈妈走的时候很坚决,她怕连累到我,自然不会联系我了,我也想找到妈妈,可是我在唐城没有什么人脉......”
她也为这事儿发愁呢,书里面根本没有交代过这个妈妈的下落,如果这个人真的活着,为什么到了运动结束以后,她还不找回自己的女儿呢。
难道妈妈真的不在了吗?
王桂花笑了笑,安慰她道:“倒也不用着急,回头我跟老大说一下,让他找人问问看,如果亲家还在,我们也应该多走动走动,我是不怕这不怕那的,我儿子是军人,我们一家五代贫农,根红苗正的,再怎样都闹不到我头上来.....”
赵曼吃惊的看着老人。
她婆婆是个从没有去过城市里,也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农村妇女,从根源上来讲这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人都局限在一个小的框架里面,人人的眼前只有今天能否吃饱,明天要煮啥这种小事,可她婆婆看得远......
赵曼跟韩景瑜在这里待到了下午才走,中午的时候她写了一张单子,让韩景瑜带着韩景林兄弟两个去买了好多东西回来,家里装水的水缸自然带不过来,装粮食也要用缸,盖上了免得老鼠偷,当然北方还有人在梁上挂跟绳子,绳子下一段吊下来一个筐子,筐子里面也能装粮食。
然后就是家里用的家伙,什么都买齐了,一车拖回来。
到了下午,老人也没有留饭,现在打的都是稀粥,全家人都啃红薯干,这也没啥好吃的就放他们回家吃饭去了。
等赵曼一走,蔡秀敏就把孩子们叫进屋子来了。
她当然知道老大家走的时候带走了一千多块钱,可她能咋办,那钱是老大寄过来孝顺公公婆婆的,她脸皮就算是厚似城墙,也不好意思去找公婆要这钱啊。
不过公婆愿意拿钱出来给两家盖房子,她也是得了些实惠的。
现在好了,赵曼两口子得了一千多块钱,他们也跟着沾了光得了婆婆的承诺说是盖房子,她喜滋滋的盘算着,这以后家里面基本上就没有啥开销,婆婆管着孩子们跟全家人的饭,她只要跟景柏两人在工地上努力干,没过几年他们也会有几千块钱。
就是想着她就肉疼啊肉疼。
那可是钱,是白花花的银子,赵曼两口子一个月挣那么多钱,怎么就好意思把钱拿回去呢,哪怕不给她,给公公婆婆拿着也好啊,这钱在老人家手里放着,以后他们百年归老了,钱就应该是几兄弟给平分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