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荷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5、避开,世子爷宠妻无度,茗荷儿,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何文秀给她写信少,这才是她进京来的第二封。
十有八<九>是给她报丧的。
杨妧先看关氏的,信上说家已经分了,二房那边解脱得干净利落,家产一文不要,只每年送一百两银子供给秦氏穿用。
杨溥行事倒也磊落,既然老家的祖产都是大房的,便将家中三百两现银都给了关氏,并说现有财物任由关氏挑。
关氏能挑什么?
房子是租赁的,剩下的不过是家具衣物锅碗瓢盆,难道还能搬出去换钱不成?一家子人都还用着。
索性什么都没要。
秦氏存着两千两银子的私房,原打算给四个孙子科考举业用,既然二房的两个用不着她,秦氏便留下五百两养老,其余的平均分给了大房两个孙子和杨怀宣。
这次分家,关氏共分得八百两银子。
不能说不公平。
但秦氏确实也偏心,大堂兄今年秋试,二堂兄明年考童生试,可以说都快学出来了,而杨怀宣还没起步,花银子的地方多得很。
只是,她的嫁妆银子,无论怎么分配,别人都没法指摘。
关氏要跟杨妧商议的是,以后他们是在济南府赁一处小院子住还是回老家过活?
老家有祖宅和田地,吃住花费少,可以把银子省下来留着三个孩子嫁娶所用。
在济南府是因为习惯了,不愿意挪动地方。
这两个选择都不好。
老家穷乡僻壤,民风固然淳朴,但也有自私自利的刁民。他们一家四口不是妇孺就是病幼,杨溥又隔得远,被人欺负了找谁说理去?
而济南府没有谋生的路子,总不能攥着八百两银子坐吃山空。
杨妧把信放下,接着看杨溥的信。
杨溥没提分家鸡毛蒜皮的事儿,笔墨着重在杨怀宣身上,说他小小年纪能从曹县走到济南府,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倔强,在家养病期间,知恩懂礼颇有分寸。
又见他目光清正,觉得是可造之材,这才起意收养。
杨怀宣在曹县已经开过蒙,以后读书的花费,杨溥愿意一力承担。
信末又提一句,关氏属意回老家居住,他认为不可取,希望杨妧劝关氏留在济南,他可以嘱托旧交照拂一二。
却不提让关氏一道进京。
想必是秦氏不愿,赵氏自然就更不乐意了。
可杨怀宣心性好,这就是件很令人高兴的事情。
杨妧不想苛责大伯父,又拿起何文秀的信。
果然,信上说何文隽上个月过世了,因为家中办丧事太过忙乱,到现在才有精力给她写信。
又写何夫人中年丧子,悲痛难抑以至于神思恍惚,家里把跟何文隽有关的东西全锁起来了,清娘和青剑也不让随意走动。
告诉杨妧不必回信,怕何夫人看到伤情。
杨妧放下信,无谓地撇了撇嘴。
她才不相信何夫人会“悲痛难抑”,她进出静深院三年,从没见过何夫人探望何文隽一次。
而清娘原本就不在内宅走动,又怎会碍着何夫人?
何文秀是在告诉她,让她不要打扰何家,所谓的“义女”到此为止,慢慢凉了就好。
杨妧本也没打算攀附何家,断不断亲无关紧要。
只是觉得遗憾,前世何文秀帮她那么多,她还不曾回报她……
因为被静雅和张珮的事情闹得,楚贵妃费心又费神,今年菊花会的请帖便发得晚,直到八月六号才发下来。
张家、林家和高家都没拿到请帖。
镇国公府却意外地收到了两张,是楚贵妃特地指派方姑姑送来的,说让家里几个女孩子去玩玩。
秦老夫人大手一挥,吩咐给姑娘们添置衣裳。
正好衣锦坊关张转让,铺子里余下一百多匹布,张夫人舍不得赔本卖,全都让拉了回来。其中不少颜色鲜亮的杭绸、府绸和各式缎面。
秦老夫人给杨妧她们每人送了八匹。
张夫人心疼得几乎要滴血,却只能忍着,既然没法往娘家送,而绸布放久了颜色发黄,花色也不时兴了,真不如现在裁成衣裳穿。
比张夫人更煎熬的是张大太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