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四十章 面见上皇,大明正统,露尘,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宁,字彦谧,南直隶歙县人。宣德五年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可让他出彩的并不是刑狱之事,而在于兵事。正统初年的时候随当时的刑部尚书魏源整饬宣府大同边务,易将卒,增亭障,实军伍,很积累了一些军事上的见识和经验。正统四年的时候跟随都督吴亮征讨麓川,也就是第一次麓川之役。一次麓川军派人向都督吴亮请降,吴亮想准予所请,在军门前受降,可杨宁提出不同的意见,说敌人并没有受到重创而主动请降,定然有诈,应该严阵以待。但都督吴亮不听,令杨宁督运粮草至金齿。后来麓川军果然趁官军守备松懈之际偷袭,明军大败。消息传到京师,朝廷震怒,依军律惩处诸将,但杨宁因其建言有功而被拔擢郎中。后来杨宁多次参予军旅决策而被朝廷关注。
正统末年,福建邓茂七作乱。杨宁又被调去福建参赞军务,多方征调粮草保证前线供给,为平乱立下了功勋。因此回京时得到了朱祁钰的诏见。
听说自己将被任命为礼部侍郎与也先谈判迎回太上皇一事,杨宁不禁心中五味杂陈。这件差事简直就是一个烫手的热山芋,朝中大臣们避之不及,所以才落在他头上。如今大明与斡剌特部关系紧张,随时都会兵戎相见,一个不好,自己恐怕就会身死异乡,想到这儿,他不禁仰天长叹。
“迎太上皇回京一事,皇上已经准了,”在胡濙宅邸,胡濙、王直、于谦坐在一起谈论政事,胡濙道“接下来便是人选问题,可朝中诸公人人对出使漠北闻之变色,无人敢应”遂叹了口气,“如此老夫便奏请皇上,亲自去漠北一行便了。”
“不可,”王直说道“源洁公年事已高,漠北路途遥远,您如何受得这颠簸之苦啊?”
“当年老夫曾随同太宗皇帝出塞,现在虽是一把老骨头了,较之当年,依然硬朗,”胡濙笑笑说道“老夫几次当廷陈请皇上迎回太上皇,现在畏缩不前,岂不惹人耻笑?说不得此去还能为国立下一功啊!”
“源洁公的心胸令人佩服,”于谦说道“可您身为朝廷重臣,如何能够轻动?还是向皇上推荐他人为要。”
胡濙摇了摇头,“现在人人皆畏使北,闻之称病家中”说着无奈苦笑,“就连礼部属官,也无合适人选。”
“如果杨牧云在,倒可以推荐他去,”王直看看于谦,“只不知他现在如何了。”
“据可靠消息,他在鞑子军中尚颇受礼遇,”于谦道“年轻人磨练一番也不是坏处。”
“只怕他耐不住”
“不会的,”于谦截住了他的话头,“牧云虽然年轻,但深明大义,决不负大明!”
“节庵看中的人决不会错,”胡濙道“那个杨牧云老夫也见过,其聪慧过人,行事果决,实为节庵有力的臂助。他必不会做有负节庵之事!”
王直呵呵一笑,“看来是我多虑了”
这时胡濙府里的管家匆匆走了进来,向胡濙一礼,“翁公”看看王直和于谦。
“何事?”胡濙下巴微微一扬,“直说便是,不必顾忌。”
“是,”那管家躬身道“成公公来了。”
“成公公?”三人互相对视了一眼,胡濙道“二人暂避一下,老夫且去看看。”
胡濙穿戴整齐出来见到一脸肃然的成敬,他身后还跟着一队大汉将军,心中不由一凛。
“胡濙接旨——”成敬咳嗽
一声高声道。
胡濙连忙跪伏地上。
“礼部尚书胡濙,公忠体国,老成持重,特加封为太子太傅,督导东宫为要,钦此!景泰元年三月二十七日。”
成敬念完圣旨,笑着对跪在地上的胡濙道“胡大人,接旨吧!”
“臣接旨!”胡濙高举双手接过了圣旨,站起身来,“成公公,请这边用茶。”
“不必了,”成敬一摆手中拂尘,“咱家还有要事,就不叨扰了,告辞!”
“老夫送送成公公。”
两人并肩而行,胡濙开口问道“成公公,老夫年事已高,精力不济,怕是无法教导好太子啊!”
“胡大人何出此言呐?”成敬笑道“胡大人乃五朝老臣,政事娴熟,是教导太子的不二人选。可见皇上对您是极为看重啊!”
“皇上既然这样安排,老夫自当鞠躬尽瘁,”胡濙抬了抬眼皮,“这礼部尚书一职也可卸去了。”
“皇上是关心胡大人,”成敬道“这礼部尚书的职衔您还担着,具体事务交给别人打理也就是了。”
“哦?”胡濙挑了挑白眉说道“皇上定是有属意的人了,不知是何人?”
“这个咱家也不便说,”成敬不动声色的道“总之胡大人办好自己的事即可。”
胡濙呵呵一笑,“成公公说的是,能让皇上惦记着,是做臣子的荣幸您慢走!”
待成敬走远后,胡濙转过身回到自己房中,见到王直和于谦,微微摇了摇头。
“皇上怎么会让源洁公去教导太子的?”王直不解,“因为太子一事皇上与太后关系闹的很僵,怎么忽然想起督导太子学业了?”
“皇上走这一步是想让人代替源洁公的位置,”于谦说道“看来皇上是深有顾虑。”
“什么顾虑?”王直看看于谦。
“这是皇上给老夫一个体面罢了,”胡濙说道“太子不是皇上亲生,皇上处心积虑想要废掉他,如何还想督导他学业?”叹了口气,“老夫跟太子一样,终将为弃子。与其皇上下旨,不如老夫自己上表告老还乡便了。”
“源洁公,不可,”王直忙道“您德高望重,又是百官之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