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红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64、师徒同性别不同命,1979闲鱼人生,六道红叶,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捓
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
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撒给大地多少绿荫,那是爱的音符。
风是你的歌,云是你脚步,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
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教师节,献给我们永远敬爱的老师。
四月中旬,京城的雨更加连绵,真应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传唱了千年的不朽诗句。
现在这个时节下点雨也是好事,临近谷雨,雨生百谷,这个时候田地里的庄稼农作物最需要雨水的滋润,充足的雨量才能很好地让庄稼茁壮成长。捓
四月二十三日,周末,难的是一个大晴天。
大半个月没见面的慎之,在这一个天,突然,也不打招呼一个人就登门来看望他。
“哟今儿什么风把张会长吹来了”
张慎之拎着东西进院,骆涛躺在葡萄架下的逍遥椅上,眼也没有睁,嘴里揶揄之词如虎狼一般咆哮而出。
这小子翅膀越来越硬,自从当了他们五道口学校学生会的会长,连来家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慎之也不觉得尴尬,喊了一声刚才给他开门的何姐,“何姐,劳您累帮我把这些给师爷师奶还有师娘买的东西拿过去。”
何姐接过东西,快步离开。捓
“老师,今天我就是来给您请罪的,您就不要生我的气了,这段时间在忙一些事情,实在分身乏术。”
骆涛微微睁眼,打量着他,看样子没有说谎,看他这段时间老老实实没有捣乱的份上,“嗯!”这事就算翻篇了。
可想到他今儿好像没有给自己买礼物,就有点小不开心。
“你小子今儿可有点厚此薄彼啊!”
这话慎之一听就明白了,感情老师也在意这些俗的东西。
脸上带着笑,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东西,骆涛的眼睛死死盯着他掏东西的左手。
一个长方形的蓝锦匣子,看着就透露出不凡,骆涛对里面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捓
“老师您给掌掌眼。”蓝锦匣子没有打开。
骆涛疑惑的把东西接了过来,掀开蓝锦匣子盖,一卷长筒躺在红布上,一看就是新装裱好的。
装裱后看上去长度大概就在十五公分左右,不是大书画作品,像碑帖和手札之类的小作。
轻轻拿了出来。
慎之非常有眼力劲儿,赶紧从骆涛手里接过蓝锦匣子。
未解开扎带,骆涛道:“回头从家里拿个香楠木的匣子放,这樟木的匣子太次。”
慎之高兴的应了一声。捓
骆涛很小心地慢慢展开,就见黄韵的纸张上写着:承事松轩卢君廷玉像赞。范阳之望华,葑塘之世遐,善为家宝,义作生涯。于乎,堤于我乎,甃梁于我乎,构槥于我乎,给粟于我乎。授义之就也,圭田被郭验其孝,书声满屋验其教,命章之锡验其贵,宅里之表验其道。善之效也,无烦余赞,风声永耀,吴公有文,孝皇有诏。应天府通判祝允明赞。
以上所写简单汇成一句话,这就是祝允明看人家画像写的一个人物小传,写的人叫卢廷玉。
“不错,哪儿淘的”
“前几天在西单陪子君闲逛,在一个大爷手里花六百块钱,匀给我了。”
得到骆涛的肯定,他很是得意:“这不装裱好就拿家来让您给掌掌眼。”
前天刚买到手,慎之就急不可待的想过来让骆涛给看看,但他也知道这阵子骆涛事太多,也便不好来打搅。
搁至今日才来。捓
“嗯,你还算有点眼力见儿,占了个大便宜,这是祝允明的真迹。”
慎之买的时候凭直觉就感觉这东西不假,再加上书体似祝允明,还带有“赵”的韵味,另外这几年他也得了一些骆氏秘决,学到不少怎么判断纸张年代的方法。
凭他所学的两把刷子,认定这幅作品所用纸张应在明朝之前。
除此之外,慎之就没有多少判断这副作品的真伪例证。
“老师,您是怎么就如此断定这就是祝允明的真迹”
骆涛关爱的看了他一眼,这翅膀真是硬了,现在都敢质疑老师的水平。
慎之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问的有问题,慌忙纠正道:“老师,我是说您有什么依据……”捓
不如不解释。
骆涛咳嗽了两声,反问道:“你是怎么认为这是真迹”
他回答的十分爽利,把他知道的都说了一遍。
骆涛白了他一眼,“你真是傻人有傻福。”要是没学纸张断代的知识,他这次纯属走狗屎运。
不过,也要必须承认,他确实有些运道在身上。
另外,真迹看多了,很能锻炼人的眼力见儿。
慎之站着傻乐。捓
他还是想听听骆涛是如何断定这作品是否是真迹。
对于慎之的求知若渴,骆涛也是有求必应,“你知道祝允明做过应天府通判吗”
“这上面不是写着吗”他不理解骆涛为什么会如此问谜底就在谜面上,老师是看不到吗
此时骆涛翻白眼的技术一点不输朱老师,这孩子没救了。
唉,叹了一口气,真后悔收他。
“这上面写什么就是什么了这些年你都学了什么东西在脑袋里辩真伪之前,记住了这上面所有的信息都必须是假的,然后你用真凭实据,一个一个把这上面假信息都成真,有一条信息对不上,就不能说是真的,严谨点叫疑似真迹。”
“祝允明他做过应天府通判,祝京兆的别号就是从这儿来的,他在应天通判的任上大概做了近一年时间,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嘉靖元年。”捓
“你看最后他明署的是应天府通判,这个很符合他书风严谨的特点。”
又道:“你再看此内容寥寥百余字,很有古风。‘于乎,堤于我乎,甃梁于我乎,构槥于我乎,给粟于我乎’。
这些力追古奥的句式都彰显他作为“古文辞”运动的主要倡导者的文学追求。
一般人是写不了这类有此古风的短文来。”
看着他一幅受教的模样,骆涛很是满意,不懂不可怕,就怕还不学。
“还有他写的卢廷玉,史书上却有其人,义门传里还提到过他,卢廷玉的义举跟祝允明的价值观很合,这一点也能证明这是他的真迹。”
慎之不解道:“为什么”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