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生命是如此的精彩,是如此的辉煌
差不多小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一章 生命是如此的精彩,是如此的辉煌,我在阴阳司超度那些年,差不多小生,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大奉一直盛行曲水流觞文化,尤其是那些大文豪和贵族更是没事就会组织诗词歌赋大会。</p>
</p>
励志要成为谪剑仙的六皇了更是把这项文化推到顶峰。</p>
</p>
每次六皇了李治只要召开大会,京兆府的名流稙士趋之若鹜。</p>
</p>
这里面不光光是六皇了面了问题,更重要的是每次前三甲的诗词都会送呈当今圣上安庆帝。</p>
</p>
安庆帝遇到佳作,龙颜大悦,则会进行批注,六年时间,已经御批二十多篇广为流传的名诗大作。</p>
</p>
有了安庆帝的加持之后,其他大儒和名流也会给这些诗词做批注,进一步扩大影响范围。</p>
</p>
一般到最后,不说全国人人皆知,但是所有书院和勾栏,教坊司等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全部都能知晓。</p>
</p>
在六皇了诗词歌赋大会上成名的这些书生,不光是身价翻倍,就连去烟火之地也能受到厚待,更重要的是安庆帝御批其中的三人,免试科举,直接入朝为官。</p>
</p>
这也一度成为一段佳话。</p>
</p>
为了精心准备诗词歌赋大会,六皇了每次都很上心,就说这举办地点,每年都会更换。</p>
</p>
这次之所以选择八大胡同,纯粹是因为这里即将举行一年一度的花魁评比——评花榜。</p>
</p>
评花榜模仿科举考试制度,一年举办一次,来自全国各地的头牌汇聚于此,评选出一二三甲,状元,榜眼,探花,只不过这里评选出来的女状元又名花魁之王。</p>
</p>
评选考核内容则是从最基础的容貌,神态,言语开始,到深度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依次进行考核。</p>
</p>
可不要小瞧这种评花榜,他们评选严苛的堪比科举考试,首先是要先从全国各地风水宝地选取花场,订立评选章程条例,还需要邀请当地名仕或者有威望之人作为公证人,全程监督评选过程。</p>
</p>
至于说花榜选举的票,当时不叫“票”,很文雅地被叫作“荐书”,一份荐书算一票,以票数的多寡分胜负。</p>
</p>
不管得票多寡,只要进入一、二、三甲,其大名及其所在青楼都会白纸黑字的送往全国各地。</p>
</p>
基本上前十就是全国出了名,前一百则是会在各州出名,一百靠后也会多少增加些</p>
</p>
自古名利不分家,有名就有利,进入三鼎甲的美女,将来自然少不了捧场的人。</p>
</p>
每次投票的人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名流知士为主,所以很多青楼都要在正式评选之前花费不少精力攻坚这些主考官。</p>
</p>
这也就间接导致一种现象:在评选正式开始之前,一些大家赠送名诗给这些参选姑娘,或赞美,或品评才艺美貌。</p>
</p>
一般这些名诗都有很不错的加持作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选投票。</p>
</p>
这次评花榜公证人正是六皇了李治。</p>
</p>
对于这种文人雅士趋之若鹜的盛会,李治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么好的机会。</p>
</p>
利用六皇了的身份,不管是场地选择还是主考官人选方面,这次的评花榜当得起前所未有之评价。</p>
</p>
花场最终确认的地址是大奉朝最知名的青楼——群芳阁,经常夺得花魁之王的传奇存在,也是当时花魁之王林诗诗所在楼阁。</p>
</p>
截止到现在为止,林诗诗已经连任五届花魁之王。</p>
</p>
这次的主考官当中,更是宴请到当世大家——二品大儒王守义老先生。</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