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布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六章,麒麟剑往事,豫东布衣,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和尚说:“齐亮,念先生领着东方先生家的小少爷来了。别再熬小米粥了,今儿晌午就做一点好吃的吧。夏天的时候不是有一个施主送来半袋小麦嘛,你就熬半锅小麦粥吧。”哑巴和尚点点头走了出去。
“多好的一个孩子啊,这辈子算是毁了!”说完,老和尚叹了一口气。“他来多长时间了?”念先生问。老和尚说:“至少有七、八年了吧。”
念先生说:“这阵子香火咋样啊?”老和尚苦笑着说:“还不是老样子,这一带就没有几个有钱的,一般的都是长工、佃户。粮食打下来,大头都缴了租子,剩下的连一家人自己吃的都不够。初一、十五,也有几个人过来,她们到殿里烧几把香,还有的连香都买不起,来磕几个头就走了,更别提她们捐灯油钱的事了!我是没地方去了,要是有地方去,我也早走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水来,将来你给他找一个门路,把他带走吧!”
念先生点点头,“行啊,我记住这个事。如果能给他找到合适的门路,我就把他带走!我来的时候,东方先生给我一吊钱,我把半吊放在给你拿的那件棉袍里了,你留着将来买盐吃吧!”老和尚又免不了说了几句感谢的话。
又聊了一会儿,念先生站了起来,“那两个孩子去爬塔了,我得过去看看。”老和尚说:“我跟你一块去吧。”
两个人走出禅房往西走了几步便顺着那条南北甬路向南走。他们一边走,一边聊着。
很快,他们就来到了那座塔的旁边。在塔的右边有一通石碑,上面刻了一些文字,念先生停了下来,“别看在这儿住了那么长的时间,这个碑上的字我还没有留意过呢!”老和尚笑着说:“那就看看吧。”
念先生小声读着这通《寿圣寺重兴碑》的碑文:“寿圣寺创于宋,兵燹于元,复建于我朝正统纪元之初......哦,就是说这个寺院是大宋朝建的,元朝的时候毁于战火,正统年又重新修建的,正统是哪个皇帝的年号啊?”老和尚说:“我以前听师父说过,正统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年号!”
念先生笑了,“明英宗朱祁镇?就是在土木堡被瓦剌大军俘虏的那个皇帝啊。他这个皇帝当得可不咋地,他当了俘虏,于谦那些个大臣就拥戴他弟弟做了皇帝,封他做了太上皇。瓦剌人看他没有啥用处了,没过几年就把他放了回来,他当了几年太上皇之后又复辟了,复辟以后把大忠臣于谦给杀了。大明朝就是一步一步亡在这些败家子手里!我小的时候就听说书的先生说过!”
老和尚说:“先生的知识渊博,老僧孤陋寡闻,你说的我以前就闻所未闻啊!”念先生说:“师父一心向佛,而我喜欢看些杂书。论佛法的修为,师父比我高深得多得多。唉,身处这个世道,咱看的这些书都没有啥用啊!人生忧从读书始,还不如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也没有那么多的烦忧了!”老和尚说:“先生人中龙凤,我岂能与你相提并论啊!”
念先生说:“师父,以后可不能再说这样的话了,过去的那些事我早都忘得一干二净了。都是因为这通破碑,好了,咱不看它了,咱也去看看塔吧!”
念先生往西走了两步,仰视这座古塔。这是一座九级楼阁式的砖塔,通高十丈有余,塔体从底至顶渐收匀称,成正六棱体的锥形。塔顶用铸铁铸成形似宝葫芦的塔刹,使它得到完美的点缀,给人以挺拔隽秀之感。塔的层檐收放尺寸自然而得体,既保护了塔墙免遭雨雪的侵蚀,又给予塔体以美的装饰,看上去既规整肃穆又没有丝毫的呆板感。
塔顶宝葫芦状铸铁塔刹分为三截,上部为圆球带尖的部分,中间细腰又为一部分,底座弧形上收为一部分,这三截均为蒸笼式上大盖下小,以防止雨水、尘土的侵入。
念先生笑着说:“以前在这个院子里住着的时候,也没有仔细看过这座塔。今儿个仔细一看,它还真不错,可惜太破了。这座塔是啥时候建的啊?”老和尚说:“还往前面走,门楣上刻的有字,你看看是啥时候建的。”
他们往前面走了几步,来到塔第一层的塔门。念先生看到第一级残存的石门楣上,有刻字四行:明道二年癸酉岁三月一日丙寅时戊寅日葬舍利院主僧**建**功德塔。他点了点头,“哦,明道二年建的,明道是宋仁宗的年号,这是一座宋塔啊!”
老和尚说:“是啊,听说宋朝的皇帝、太后都来过这儿理过佛呢!”念先生笑道:“真的假的啊?”老和尚认真地说:“你知道这个禅院的名字叫圣寿寺,我听师父说过,全天下有好几十所圣寿寺,这都是大宋朝的皇帝赐的名字。”
“皇帝赐的名字?”念先生不解地问。老和尚介绍道:“大宋的天子都敬佛、爱佛,老百姓都信佛。圣寿就是皇帝的生日,在皇帝的生日到来之前,他就赐当时香火旺盛的那些寺院叫圣寿寺,还赐了匾额,可惜匾额早就没了!”念先生笑着说:“这是你们佛家的荣耀啊,过了将近一千年,你们还一直记着!”老和尚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