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安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1章 科举开考,亲自出题,我有系统问天阙,古安歌,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人脸色不由有些激动,看着上面那道和他们当中年纪差不多的人,有一颗种子在慢慢的发芽。
接下来在礼部的官员帮助下,三千学子的答卷、笔墨皆已发放妥当,同时每个人两侧都摆放了一面屏风。
眼看所有士子都瞪着眼睛看着自己,楚君麟道:“今日科考,只有两道题,每位士子务必记好了。”
之所以没有直接印在答卷上,楚君麟就是担心题目泄露,他当然相信萧何的人品,但是整个科考涉及的人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细节环节都容易出现漏题的可能,所以楚君麟再三思索之后,直接只考三题,由自己在现场出题,绝对避免漏题的可能。
众人精神一震,纷纷竖起了耳朵,同时手里的毛笔也沾好了墨水,严阵以待。
“第一题:今我靖国西境遭大宛窥伺,当如何应对?”
第一题的题目刚出来,不少人就有些愕然,不是这个题目太难,而是太简单,这无非就是战或和的答案罢了,在他们心里,不少人就瞬间有了答案,并且还有论证了。
但是在场的哪一个不是聪明之辈,深知陛下亲自出的题目,定然是有其深意,看似简单,但要想答好,还要有独特的见解,否则难以从这三千人中脱颖而出。
士子们很快就写好了题目,楚君麟又继续说:“第二题:强靖之策。”
第二题的出现,显然比第一题难度大了些,不过依旧是有方向的。
这两道题,都不是特别难的题目,更重要的,是贴近现实,楚君麟毕竟是拥有两个灵魂记忆的人,深知这种考试其实不能完体现这个人的处事能力,但是至少在理论上可以体现出来。
他也是真的想看看,这些士子或许真的有不一样的看法或者论点,俗话说,集思广益,一个人的脑袋,始终不如多个人的脑袋想得完善些。
“铛!”一声锣响,姜太一遂站在楚君麟身旁,道:“考生开始答题,时间为三个时辰,完成者亦可以提前交卷。”
接下来的三个时辰,除了中途要出恭,一律不准走动。
即便是出恭,都会有专人跟着,尽可能的避免出现作弊的现象。
当然了,在午时的时候,朝廷会提供一些简单的午食,不会让士子们饿着肚子答题。
两道题目都公布了,有一些士子,拿起笔就写,奋笔疾书,速度之快,却让萧何等一众考官摇了摇头。
不是说这些士子没有能力,只是这种心性太过急切了些,即便有更好的答案,也因为这急切的心理导致表达不出来,或者缺乏条理性。
别说是这些初出茅庐的士子,哪怕是像南之廉他们这些在官场多年的老大人,听到这两个题目的时候,都要花些时间去思考,否则匆匆下笔,只是下策。
大部分的人还是沉思了好一段时间,大概一刻钟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动笔了,大概两刻钟之后,所有人都埋头苦写,现场安静得只剩下士子们的轻微的反动考卷声。
留下齐瑞在外边看着,楚君麟和姜太一、萧何等人走进了后方的院子里。
这个考场其实是新改建的,原来就是一处控制的府邸,将大部分建筑拆掉之后,就改造成了一个考场。
在楚君麟的构想中,像这样的科举,以后还会有定时举办,所以有一个固定的考试场所是必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