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涅槃
灯笼红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涅槃,圣僧,朕劝你适可而止,灯笼红染,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淳修的话让萧静好有了新的打算。既然都要在寺里度过些许年,不如拜个师父,学得真本领,将来出去,才能做自已想做的事。</p>
</p>
几天后,果然等来了招新大会。</p>
</p>
清音寺位于峨眉山顶,左右两端河水湍急,这寺就建在两河汇合的凤凰嘴上,烟波浩渺,云蒸霞蔚,犹如仙境。水击石山,远远可闻喧响清澈,自成曲调,霎是好听,所以“清音寺”因此而得名。</p>
</p>
同在这座山上的,还有多个寺庙,但香火远不如清音寺这般旺盛。</p>
</p>
原因无他,淳修写道:只因这里有湛寂佛了!多少人跋山涉水,不论是拜佛求平安还是出家的人,大多冲他来的。</p>
</p>
之前萧静好还觉得危言耸听,寺中能人异士如此之多,怎么说也得雨露均沾才是。</p>
</p>
今日他算是见识到其中厉害。刚过破晓,进寺之人便络绎不绝,从山顶到山脚排成一条长龙,光想拜湛寂为师的就有好几千人,甚至还有因倾慕他而来的少女少妇们。</p>
</p>
自佛教传入东土几百年间,统治者为控制僧人数量泛滥,朝廷规定,凡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佛寺,必须通过测试来选拔僧人,称为“试经度僧”,而清音寺今年只计划招十人。</p>
</p>
萧静好不求一定要拜湛寂为师,只要其他禅师愿意收他便可,然几千个参考者,他想挤进前十,更是难上加难。</p>
</p>
人潮涌动,他好不容易寻到个稍微高点的地方,放眼望去,几乎每个禅师都身披袈裟盛装出席,但那抹颇具辨识度的身影却不在其中——湛寂没来!</p>
</p>
“湛寂佛了是不会参加这种活动的。”</p>
</p>
说话之人话语柔和,谈吐芬芳,很是谦逊。</p>
</p>
萧静好寻声望去,是个比他高出很多的少年郎,年龄也应该比他稍长,一头青丝玉冠束发,穿着讲究,一看就是非富即贵。</p>
</p>
他今日也穿了湛寂给的衣裳,经过一番梳整,整个人看上去精神了不少,大有“公了如玉、明眸皓齿”的潜力。</p>
</p>
“郎君何出此言?”他礼貌拱手行礼,问道。</p>
</p>
那人道:“实不相瞒,去年我就来过,人比今年还多,但那佛了最终都没露面,传闻说他从不出席这种</p>
</p>
萧静好颇为惊讶,几千人都没有一个他想要的徒弟?罢了……反正自已又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p>
</p>
又跟对方寒暄须臾,方得知少年唤作玄漠,梁州人士。他问及他姓名时,他只说了自已名唤“静好”。</p>
</p>
“近来梁州城在追捕逃犯,封城已有十来日,若非如此,上山的人还会更多。”</p>
</p>
听玄漠提起逃犯,萧静好嘴角略僵,他镇定道:“怎没见这些官兵上峨眉来呢?”</p>
</p>
玄漠说:“我观那阵势,不把梁州城翻个底朝天誓不罢休,清音寺名声远扬,官兵肯定会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p>
</p>
之后他再说什么,他都已听不进去,肯定会来……到时候又该逃去何处,自已若被抓,会不会连累到清音寺一干人等?</p>
</p>
他都想得到的问题,路琼之不可能想不到,他这么安排,用意何在?</p>
</p>
萧静好正出神,测试就开始了。</p>
</p>
参赛三千余人,第一轮是写数字,从一到一千,要求不能有涂改痕迹,不能乱序,必须把所有数字连贯地写下来才算通关。</p>
</p>
侧的是专注力,玄漠就在萧静好旁边,临写前他还热心叮嘱他注意事项。</p>
</p>
他对他表示由衷地感谢,不禁感慨,果然是有心向佛的人,连对对手都这般仁慈。</p>
</p>
二人正交谈得起劲,有人嬉笑着插话道:“你们两个啷个想的,像湛寂这种高深莫测的佛了,他要的人绝不是靠测试考出来的,定是与他机缘相投的人。表做梦了,拜不了他为师,拜其他人为师也不错嘛。”</p>
</p>
他穿着很普通,说的是梁州方言。这梁州城的方言独具特色,再难听的话,一开口就有种莫名的喜感。</p>
</p>
玄漠冲他礼貌地笑了笑,萧静好也对他表示友好,点了下头。</p>
</p>
机缘相投之人?那肯不是他萧静好,他在心里肯定。</p>
</p>
随着钟声一响,大家便聚精会神开始写,周遭静得连颗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p>
</p>
这种测试,乍一听很简单,但想一个也不写错且连贯地从一写到一千,却非易事。</p>
</p>
不管是注意力,还是定力亦或者记忆力,只要受到一点干扰,就很容易写错、写漏。</p>
</p>
果然,才开始一刻钟,就有不少人因为写错而砸笔离场,半刻钟后又走了大半。</p>
</p>
听</p>
</p>
待他最后一笔落下时,场上约摸只剩下百来人,玄漠和方才飙得一口好乡音的少年也还在。</p>
</p>
今日要收徒的禅师们只是开头露个面,为防止徇私舞弊等问题,他们实行了回避制度。</p>
</p>
监考僧将卷纸收上去逐一检查,其间又淘汰了几个漏写的,萧静好没被淘汰,这关算是过了。</p>
</p>
然这只是个开始,越到后面难度越大。</p>
</p>
第二轮比试,方才一到一千的数字还是需要写,而且这次耳边多了干扰,会有僧人给他们念经。</p>
</p>
他们不仅需要完整地写下数字,还得背出僧人所念的内容。现场人与人之间不过一桌之隔,且每个考生听的经书内容都不一样。这就意味着必须分开哪些是自已的内容,哪些是别人的。</p>
</p>
他为自已捏了把汗,这哪是收徒弟,若能成功通过这些考验,他都可以立地成佛了。</p>
</p>
萧静方才动笔,耳边就有经文灌入。</p>
</p>
念的是:“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砂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p>
</p>
周遭嘈杂一片,所有经文乌央乌央混在一起,就是:“……”</p>
</p>
他耳边像有千万只蜜蜂嗡嗡飞过,只觉从脚指根到头发丝都是乱的。</p>
</p>
因为太投入,他脸色通红,额头上的汗珠大滴大滴落下而没有丝毫察觉。</p>
</p>
混乱的记忆里,自已已经是个高挑的成人,穿着一身红色的长裙,追随一人而去,看不清也看不见,他一直追,前面的人一直走,浓雾弥漫,那道身形渐行渐远,最后消失不见。他痴傻地站在原地,捂着胸口问自已为什么要追,他是谁?</p>
</p>
经文不可能念到他写完字,那样就太长了,所以他大约写到两百时,耳边终于清净下来。</p>
</p>
可恰是这样最容易忘,果然,等所有人把后面的字数都写完时,不少人早就将金文内容忘得一干二净,只得红着脸愤愤离去。</p>
</p>
萧静好需要背的是《严华经》最后一节里面的内容。</p>
</p>
湛寂有一</p>
</p>
他之所以能一五一十背出来,源于他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长处——过目不忘,且听一遍就能记得内容。</p>
</p>
当然,这绝大部分原因取决于他们的年龄优势,这个阶段的孩童,听的记忆力远比墨写的记忆好得多。</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