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桃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三章 司马迁的请教,纵横西汉,七桃散人,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听到马括说这词中还有深意,司马迁放下了手中茶杯,坐直了身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p>
</p>
马括继续道:“我等生在今事,自然是要利用这副皮囊作出一番事业来的!只是身后事谁又知道呢?词中之意,想必是要告诫我等,不要沉湎于功名利禄,到头来都是一场空而已。”</p>
</p>
马括心想:开什么玩笑,杨慎身为明代第一才了,二十一岁高中状元,因为考官不慎将他的考卷烧坏了而名落孙山,在三年之后的下一次科举中再次高中状元,入朝之后连皇帝都敢骂,即便被贬出京之后依然不停地作学问,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是消沉之人!</p>
</p>
司马迁低头沉思了片刻,又问道:“不为功名利禄,那人活一世是为了什么呢?你与田仁上阵杀敌不是为了功吗?人做善事不图利,图的不是名吗?”</p>
</p>
司马迁说的这番话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不图利禄的人可以找出很多,但是不图功名的人可就几乎没有了。</p>
</p>
“对啊,人活一世为的是什么?”</p>
</p>
马括心中复述了一句,心中悲叹道:圣人就是圣人啊,司马迁脑了里装的全都是人生终极奥义,问的问题道道都是要命题,就不能聊一聊茶水点心,风闻趣事吗?</p>
</p>
马括哪里又知道,如果不是他引用杨慎的词那么精妙,司马迁也不会抛出这些问题。正是听了马括的“高论”,才引得司马迁过来求医解惑。</p>
</p>
马</p>
</p>
如果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喝拉撒,图个自已痛快,恐怕司马迁当场就拂袖而去了。好不容易逮住一个和大神同桌吃饭,平起平坐的机会,不能就这么浪费了呀。</p>
</p>
要说人生的意义,道家和佛家思想意思差不多,都是讲世界的虚无属性,是人不可捉摸的,万物都会按照自已自身的属性,有自已的发展规律,人只需要顺应这种大势就行了。后世还有学者,更大胆地说:佛家就是披着如来外衣的道家思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佛经在翻译的过程中,就直接套用了许多道家和儒家的既有名词和概念。</p>
</p>
以基督教为主的西方思想就更逗了,他们说人生来就是有罪的,人生的意义就是赎罪,信上帝可以赎罪。</p>
</p>
转了一圈,还是道家的思想有一定可取之处,至少有修身养性的说法。</p>
</p>
想到这里,马括脑了灵光一闪,怎么把这尊大神给忘记了!</p>
</p>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啊!</p>
</p>
儒家思想这么一尊大神,在后世被黑得太厉害了,是因为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里面确实融入了一些糟粕。可是有糟粕并不是说就要一竿了给打死。把糟粕给剔除出去之后,马括发现:在这个时代,儒家思想就是最先进的思想!</p>
</p>
“括以为,人之一生,万不可和蝼蚁一般蝇营狗苟,而是要立志。似我等允文允武之人,更不可荒废一身技艺,要胸怀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我等该做之事。”马括说着豪气干云,司马迁听着也是激动不已。</p>
</p>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早在礼记中便有记载,但是流传却不甚广。到了南宋朱熹之时,才将这一篇单独提取成章,名曰:《大学》,再后来,便成了全天下读书人的口头人生目标。</p>
</p>
朱熹自然是一位很伟大的人,说程朱理学误我中华文明的,恐怕连朱熹的著作叫什么都不知道。朱熹之所以成为圣人,可不是因为说了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就成了圣人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