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杨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75章 部队暂时的困境,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重生的杨桃,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家都懂这是什么意思,所谓冬眠之前熊会疯狂进食,以确保有足够脂肪挨过漫漫寒冬。
指挥部办公室一片嗤笑声。
巴尔岑耸耸肩,故作遗憾的说:“那也没有办法,除非他们给咱们的都是面包。可惜,因为咱们还没有上战场,后勤部门就给了大量土豆。就算这样,训练也是不能耽搁的。”
“可是,吃土豆的饱腹感有了,那种东西可不如面包有能量。师长同志,因为这个原因,各个营区的公共厕所,那里的场面一直非常壮观。”
此言一出,办公室内又是一片大笑。
师政委鲍里索夫强忍住表情,最后还是笑出声……
巴尔岑见状也只好忍俊不禁,他实在知晓各营区是什么糟糕的状况,最后憋出一句话:“至少,那是很多肥田的好东西。”
这句话,更是引得最为强烈的笑声。
新编324师的现状就是这样,部队里鲜有高级知识分子,那些广大的士兵,他们往往上了几年学就被迫辍学,并在集体农庄里做农活。苏联一直在努力实现全民的基础教育,而逝去的沙俄时期几乎到处是文盲。
普及教育是需要时间的,遂到了卫国战争时期的艰苦阶段,随着初期部队的灾难性损失,新补充、新建成的部队,就不要指望这些人都多高的素质。
目前,部队里综合素质最高的当属负责思想觉悟建设工作的鲍里索夫和他的亲密战友们,接着就是巴尔岑了。
巴尔岑,他好歹是上到七年级,因年纪过大就直接参军,他有着很长的军龄,并在开战之日担任了连长职务。
待气氛平稳后,巴尔岑清清嗓子嚷嚷:“让他们随便抱怨去吧!我们就这样训练,因为我在白俄罗斯沼泽也是这样训兵的。在那个可怕的地方,我可是吃了一年多的土豆。这一问题到此为止!谢苗诺夫同志,我一门心思的紧抓部队训练,其他的事由您和鲍里索夫同志负责。”
“好的,我会继续向他们要面包。”
巴尔岑满意的点点头:“唉~这就对了。我也有些担心,就冲着刚刚我们的对话,一个厕所问题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这种低俗的笑话还是少说为妙。我检讨,我不该笑。”
“是。”冷静下来的鲍里索夫说:“这就说明我们部队的思想觉悟建设和道德素质工作的欠缺,我需要检讨。”
“您不必自责了。”巴尔岑摇摇头,“我们是将要上战场的部队,同志们,到时候咱们一万人可是要和敌人拼命的。我很遗憾,可能许多战士会牺牲,我们肯定没有时间把大家训练成到道德的圣人,就像雅罗斯拉夫一样,那是不切实际的。我只希望大家都能变得勇敢,无愧于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当然,我也不是说道德建设和思想品德的学习就可以弱化,部队里的学习小组建设工作还要加强,这就是鲍里索夫您的工作了。”
“是的,我会竭力办好。”
“唉,归根结底我们是缺乏一批知识分子,很显然上级是注意到了这一点。上级要我们到彼尔姆市招募一批适龄的学生参军,这是即刻要办的事,我想这些高素质人才加入,情况会有所改观。”
“啊!难道您真的要接收一批年仅十八岁的男孩?”副师长谢苗诺夫质问。
“对的,这是上级的命令,我们必须执行。”
“的确,我们必须执行,但是……我很怀疑这些所谓的知识分子,他们能有什么作用,都是一些孩子。”
“您这样看他们?”巴尔岑当即就摇晃起脑袋:“在白俄罗斯的沼泽,那些十五岁的男孩往往是最勇敢的战士,包括斯佩洛斯金娜,那个孩子大家都听说过。”
“我知道!”谢苗诺夫亦是摇摇头:“她是您以前的部下,您已经说过太多次了。我承认,很多男孩都是勇敢的,可是招募他们参战真的对么?这里不是游击队,我们是后方,时局难道已经危及到我们必须招募孩子入伍的地步?”
“所以,上级要我们招募年满十八岁的学生。再说我们招募的是技术兵种,不是冲锋陷阵的一线战士,这种人只能到学校里招募。”
“师长说的很对。”师政委鲍里索夫指正说:“关于招募刚刚成年的男孩当兵这件事是否合理,终归他们已经成年,是时候尽苏联公民保卫国家的义务。我们要去学校招募志愿兵,我想这个年龄的学生,相当多的已经加入了列宁共青团,他们一定会踊跃参军。”
关于到学校中招募志愿兵的事,“命令”中关于这一任务条款的描述就比较模糊。
志愿兵是要招募的,招多少人,在哪所学校招人,它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它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求,要到彼尔姆大学和各个中学招人,同样的这道命令也不仅仅给了324师。
巴尔岑立刻回应:“所以,我们应该回应他们的爱国热情,给他们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机会。我们需要技术兵种,部队需要通信兵,炮兵那里也需要懂得数学的人才。很抱歉,我的知识水平非常有限,这件事上,鲍里索夫同志,我需要您的建议。”
整个324师里,唯有师政委鲍里索夫接受过高等教育,也因此他才能担任当下的重要职务。
鲍里索夫想想说:“现在,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要问您,师长同志。”
“您请说。”巴尔岑回答。
“我们需要制定一个简要的征兵章程,这个章程我会亲自编纂成文件。现在我需要得到一个数字,我们究竟要招募多少人。”
招募多少人?事发突然巴尔岑哪里有时间去想。
巴尔岑随口一说:“那就一百人吧!如果不行,至少也得在五十人以上。”
一百人!碍于师长的面子,鲍里索夫没有当面说出巴尔岑的狮子大开口。
他亦是脑子转得很快之人,这便说:“我们的确应该努力招募人才。以我的经验,我们就不要奢望能在彼尔姆大学招募多少人才。如果那里有人才,他们早就入伍了。剩下的大学生,他们大多是从事与军队建设毫不相干的专业,我们招募这种人参军没有意义。”
“啊?”巴尔岑慌了神;“那可怎么办?这样我们难道连五十人也招募不到?上级的命令是……”
“您不要担心,我们目前就只能去中学招募了。根据我军的现状,我们实际需要招募一批数学成绩或是物理成绩好的学生,亦或是有其他有利于军队建设的学生。所以我们招募不是随意的招募,哪怕适龄的学生们报名意愿强烈,我们还是只要其中的人才。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必须宁缺毋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