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纳米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卫星技术,你的科技我来复制,宇宙纳米化,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逸有些期待地问“这次得到的技术使用价值如何?”
“主人这次行动得到了目前各国最高的卫星制造技术,其中石墨烯富勒烯强化原子钟是一个相对价值较大的技术。”
“霍尔推进器技术和基地一些研究员的项目互相重叠,但是基地采用纳米虫的霍尔推进器可以完胜这些国际顶尖技术。”
“目前国际上使用这个技术都有一个问题,就是能源不足导致动力发挥不充分,这个问题在这里是完全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张逸瞬间就明白了雨汐的意思,自家能源系统那恐怖的转化效率完全不用担心霍尔推进器全功率开启所需的能量。
“主人,我结合了基地的技术和米国技术进行纳米虫升级强化,以纳米虫为主体结构,进而提升了推进器性能。”
“主人你看这就是我设计的初代天网卫星。”
墙壁上显示出一张球形的卫星剖析图,银白色的外表散发着浓烈的科幻气息。
卫星演示图上可以看出,卫星朝着星球这边是大大小小的半圆形凹坑,这些都是发射太赫兹激光的发射器,半球形的设计使其覆盖面积更为辽阔。
卫星中轴线上是一圈黑色的环带,环带中部署着无数激光发射器和能量传输装置。
这个环带的作用就是接收和发送能量,每个天网卫星都是能源中转装置,卫星与卫星的数据传输装置也在这,使卫星可以全面互联。
“主人我们在地面使用的这套能源传输系统在太空不够用,所以我就换成了粒子束能量传输系统,这种不可见粒子束会在24小时内发射一次,每个小卫星都有纳米虫作为能源存储装置,一次能源存储就可以全功率运转十二天,但是稳妥起见我还是建议每二十四小时进行能源补给,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也可以保证网络的通畅。”
“这套能源系统的主体就是能源制取装置,一个巨大的圆形太阳能板,这个太阳能板是采用纳米虫制作的,板面是蜂窝结构,这种设计保证了阳光不会被削弱太多。”
张逸有些疑惑问道“雨汐你考虑到运载火箭的运力了吗?我们这次是要搭载快舟上天啊,不可能有太多地方让你安装这么多东西的。”
“主人在我设计中这些卫星都是直径零点七的球体,太阳能板发射的时候会作为卫星支架一起被发射上去,到太空后卫星分离完毕之后就开始展开,一个米字型支架平铺展开,支架主体开始推进。
推进器点火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就可以展开太阳帆了,从中间那个圆球中拉出柔性太阳能纸(实际上是纳米虫组成的),然后整个直径为24米的圆形能源装置就成功展开。
这个巨大的能源装置在地球上是用肉眼看不到,除非使用天文望远镜或者射电望远镜就会发现这个庞然大物,这个能源装置的位置是固定的永远是在朝阳面,卫星和地球保持同步轨道,按照我的计算快舟火箭70吨的运力,我们可以一箭40星,我们卫星整体重量还不到20吨但是我们需要的空间大,只能选着快舟31火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