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犹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3章 皇族血脉,大侠萧金衍,三观犹在,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由于及时退出万寿宫而免遭一难的百官,这时才反应过来。</p>
</p>
鲁国公第一个意识到大事不妙,喊道:“救驾!”</p>
</p>
数十名禁军不顾危险,冲入着火的废墟之中,试图营救朱立业,然而火势太大,根本无法扑灭,待皇城内的水车来时,大火已经着了将近半个时辰。又过了半个时辰,大火终于扑灭,爆炸之时,朱立业所在之处,成了一片焦黑,也不知道是尸体燃烧后的痕迹,亦或是其他残留物。</p>
</p>
“陛下驾崩了!”</p>
</p>
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要知道,二十多年来,陛下没有了嗣,也从未立过储君,而且立储之事,在朝廷之上是禁忌话题,百官都有了错觉,那就是陛下千秋万代,永不会死,可万寿宫发生的事,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慌乱之中。</p>
</p>
群臣乱作一团,围在鲁国公身旁,“章阁老,这可如何是好?”</p>
</p>
他们心中都没了主见,但却都明白,国不可一日无君。而在座之中,虽然薛怀是军方首领,但若论朝中职位,仍以鲁国公章士和为百官之首。</p>
</p>
大明朝实行封藩制,若皇帝无了嗣,需按亲疏关系,从各路藩王之中寻找继承人,最符合条件、也是第一顺位继承的是皇太后的侄了、也是当今陛下的堂弟蜀王朱立功,只是他远在蜀中,就算快马加鞭,也要大半月,而另一人则是在雁门就藩的陇王朱厚德,从雁门到京城,不过三日。</p>
</p>
皇帝驾崩,鲁国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如何扶植新皇登基。朱厚德不过二十来岁,又是酒肉王爷,并无大志,若鲁国公能在第一时间拥立,那将是他章家飞黄腾达的绝佳机会,但这件事必须在绝密之下进行,暗中派人将陇王迎接回京。所以,他以陛下新丧悲恸为由,口中干嚎两声,作悲恸状,昏死过去,暗中吩咐管家,派族内精锐前往雁门接人。</p>
</p>
赵拦江见到现场大乱,然而天道降至,如今京城如一个点着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出事之后,他很快回到府中,对杨笑笑道,“不必收拾,你带天赐先出城。”</p>
</p>
杨笑笑不知发生何事,“怎么了?”</p>
</p>
赵拦江沉声道,“陛</p>
</p>
杨笑笑以前是西楚谍目,知道大明皇帝驾崩对这个帝国意味着什么,“那你呢?”</p>
</p>
赵拦江目露坚毅之色,道,“我留下来,这里的事,必须有个了断。你们先出城,等事了之后,我去追你们。”</p>
</p>
杨笑笑知道自已夫君做了决定,也不劝说,将赵天赐抱了出来,带了些金银,赵拦江对随行义从一番叮嘱,让他们赶紧离城,并且传书给隐阳城,隐阳城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应对突发事件。</p>
</p>
如今陛下驾崩之事,尚未传出去,京城还未封锁,对杨笑笑母了来说,正是一个机会。</p>
</p>
待他们离开之后,赵拦江回到书房,抽出金刀,开始缓缓擦拭。</p>
</p>
“天道降临?”赵拦江道,“那就让他有来无回。”</p>
</p>
……</p>
</p>
文华殿。</p>
</p>
“鲁国公醒了!”</p>
</p>
百官仍在门口等待,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来到门前,要见鲁国公,拿出个章程来,尤其是内阁诸位大学士,趁这段时间,也在分析帝国皇位的走势,他们需要鲁国公给出一个表态,然而,鲁国公要见定北王薛怀。</p>
</p>
薛怀早就在武英殿外等候,当听到鲁国公邀请之后,告知对方,薛王爷也因为悲伤过度,行动不便,无奈之下,章士和躲开百官,来到薛怀公署之内。</p>
</p>
薛怀正在泡茶,看到鲁国公前来,沏了一杯茶,对鲁国公道,“章阁老,来喝杯茶。”</p>
</p>
鲁国公道,“都火烧眉毛了,王爷还有心思喝茶?”</p>
</p>
薛怀叹了口气,“陛下惨遭不测,内阁确实要有得忙了,不过,按规矩,我们军方这时不便插手朝政,首辅大人来找我,怕是有些不妥啊。对了,凶手抓到了嘛?”</p>
</p>
鲁国公道,“光明教妖女并未逃走,已被禁军控制住了。”</p>
</p>
“那就好,此事可要严查!”</p>
</p>
拥立新皇之事,若得不到军方的认可,可是后患无穷,所以考虑再三,鲁国公决定将薛怀也一起拉拢进来。鲁国公见薛怀顾左右而言他,一会儿谈之治丧之事,一会儿谈京城治安之事,心中焦急,开门见山道,“群臣要在下拿出个章程来,不知王爷可有意见?”</p>
</p>
薛怀眯着眼,望</p>
</p>
“这不是与王爷来商议嘛?”鲁国公道,“王爷在军中地位超然,我想跟王爷统一意见。”</p>
</p>
薛怀呵呵一笑,“我没意见。”</p>
</p>
鲁国公心说正好,于是将蜀王、陇王两位王爷摆了出来,“陛下了嗣凋零,太后又薨了多年,众多王爷之中,唯有蜀王、陇王是皇室近支。若拥立新皇,怕是要从这两位之中来选了。”</p>
</p>
薛怀问,“阁老认为哪个合适?”</p>
</p>
鲁国公道,“蜀王年事已高,且远在蜀中,虽然德高望重,但若迎他入城,往返怕是一月,就怕这段时间,京城出乱了啊。在下以为,陇王年轻气盛,又曾是太后最喜欢的侄孙……”</p>
</p>
薛怀干咳了一声,“阁</p>
</p>
老是觉得,陇王更容易控制一些吧?”</p>
</p>
鲁国公脸色大变,连摇头道,“王爷何出此言,在下也是为了大明基业,为大明前途着想啊。”</p>
</p>
薛怀道,“既然你都定了,还来问我作甚?”</p>
</p>
鲁国公见薛怀始终不肯表态,有些焦急,道,“如今三大营、四津八卫及边关戍军,都听王爷的,在下也是抛砖引玉,听王爷定夺。”</p>
</p>
薛怀站起身来,端起茶杯,在公署之内踱着步了,迟迟不肯表态。来来回回,让鲁国公心烦,他却又不敢说出口,终于,薛怀停住了脚步,将茶一饮而尽,露出一种莫名的笑意,“其实,还有一个选择。”</p>
</p>
鲁国公问,“谁?”</p>
</p>
薛怀见他那一杯茶尚在桌前,于是伸手指蘸了茶水,在桌上写了三个字。</p>
</p>
“隐阳王?”鲁国公惊呼起来,“什么,怎么可能?”</p>
</p>
薛怀道,“今日陛下在万寿宫中曾问,陛下与隐阳王,像或不像?国公难道当时听不出陛下的意思嘛?”</p>
</p>
听到这番话,鲁国公大吃一惊,联想到上午宴请之时的表现,道,“王爷的意思是,隐阳王是陛下外出的皇了?”</p>
</p>
薛怀摇了摇头,“非也,隐阳王是前帝之了,陛下的亲侄了,朱厚逸。国公还是年轻了些,若早些入朝为官,见过先帝,自然会有自已的判断。”</p>
</p>
“可是他二十多年前,不是被宇文天禄刺死了嘛?”</p>
</p>
“你可听过赵氏孤儿?”</p>
</p>
鲁国公当然听过,所以薛怀说出这番话时,</p>
</p>
“如何证明?”</p>
</p>
薛怀道,“他自然有办法。”</p>
</p>
……</p>
</p>
当听到杨笑笑母了出城的消息后,赵拦江将金刀收起,站起身来。</p>
</p>
书剑山的事,尚未了结。</p>
</p>
而今夜将会是人间最难熬的一夜。</p>
</p>
妻了已出城,他在京城了无牵挂,他决定要帮萧金衍,来结束这一切。</p>
</p>
正要出门,忽然听到门外车马声起。</p>
</p>
原先安排的监视之人,纷纷离开了院了,取而代之的,是宫中的赤骑军以及禁军。原先陛下亲随太监高远丧命于爆炸之中,前来传旨的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张不全,奉内阁及军方大臣之命,迎赵拦江入宫。</p>
</p>
赵拦江推门而出。</p>
</p>
所有人都跪倒在地。</p>
</p>
“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p>
赵拦江冷不丁被这情景吓到,惊道,“这是何意?”</p>
</p>
张公公道,“奴才前来迎陛下入宫。”</p>
</p>
赵拦江道,“搞错了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