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犹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0章 一地鸡毛,大侠萧金衍,三观犹在,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李倾城斩杀点苍掌门武清水、昆仑副掌门张泰山及三十余名江湖同道之事,很快传到了少室山上。</p>
</p>
武林大会在即,各大门派齐聚少林共商大事,中途出了这么大事端,尤其是幸存及围观之人以讹传讹,变成了李倾城暴起杀人,当即引起了各大门派的不满与抗议。</p>
</p>
少室山。</p>
</p>
各大门派英豪聚在大雄宝殿,义愤填膺,将少林寺助理主持法印困在其中,为处理李倾城之事焦头烂额。</p>
</p>
点苍、昆仑两派损失了两名重要人物,这次临时议事,也是两派牵头。众人都知道,李倾城是少林寺客人,他在少林寺行凶,作为东道主,他们得给一个说法,否则无法平息各大门派的怒火。</p>
</p>
“李倾城无端杀人,残害江湖同道,此乃江湖大忌,我们点苍、昆仑强烈要求严惩李倾城,替死去的同门报仇!”</p>
</p>
法印虽执掌少林常务,但毕竟年轻,如今李倾城在少林门前杀人,少林寺脱离不了干系,他经验不足,便向一旁的玄妙大师求助,“师叔,这件事……”</p>
</p>
玄妙与李倾城私交不错,而且李倾城也是他邀来,山下之事,他也听了个大概,于是道,“各位,请听老衲一言。”</p>
</p>
玄妙大师是方丈玄音师弟,在少林寺辈分极高,而且常年负责少林寺外事,与各大门派也都交好,他一开口,众人都安静下来。</p>
</p>
“李施主在山下行凶之事,我也略有耳闻,但听说事出有因,此事怕是没那么简单。”</p>
</p>
点苍派大弟了汤达人道,“事出有因?我不管他娘的什么因,我师父死在他手中,这就是果。你们佛门讲究因果报应,别人我不管,我师父这个仇,我一定得报!”</p>
</p>
玄妙问,“你武功比你师父如何?”</p>
</p>
“当然不如。”</p>
</p>
“那比李倾城如何?”</p>
</p>
汤达人道,“就算不如,但杀师之仇,不共戴天,我们点苍向来敬重少林,唯少林马首是瞻,如今遇到魔头李倾城难道你们要坐视不理不成?”</p>
</p>
昆仑掌门康统一也附和道,“就算我的副掌门有问题,也应该交给武林大会来审判,他李倾城说杀就杀,这不是魔头还能是什么?他这是</p>
</p>
众人一听有道理,纷纷点头。</p>
</p>
武林大会在即,玄音又未出关,玄妙不想把事情搞大,弄得无法收场,“此时当从长计议,不如等李施主回来后,我们当面对质如何?”</p>
</p>
“人都杀了,还对质个屁!”说话者是华山掌门谷道场,这次计划,他本来也要参与,结果临时有事没去成,反而捡回了一条命,他怕事情败露,所以坚定不移的站在了昆仑、点苍这一边。</p>
</p>
玄妙沉吟道,“李施主可是金陵李家的人,若真对他动手,怕是……”</p>
</p>
汤达人道,“李小花早已广发英雄帖,将李倾城逐出家门,他的事与金陵李家无关。更何况……”他提高声音道,“当日在金陵,他亲口向江湖同道承诺,绝不使用倾城一剑,如此出尔反尔之人,若不处置,怕是引起江湖浩劫。”</p>
</p>
“</p>
</p>
不错!”康统一道,“本来,玄音方丈召集这次武林大会,正是除魔大会,商议应对即将到来的天下浩劫,依我看,除掉李倾城,就是除魔卫道!”</p>
</p>
一个身材矮小的道士,阴声道,“李倾城看似人畜无害,实则乃十恶不赦之人,这些年来,杀死御剑山庄少主,又闹得唐门败落,隐阳城主?易弦更张,他所到之处,无不血雨腥风,若说这些事都与他无关,我是不信的。”</p>
</p>
此人正是青城派掌门吴光祖,他与萧、李、赵三人有私仇,如今有机会报复他们,自然也是跟着落井下石。</p>
</p>
汤达人道,“玄妙大师,要考虑江湖大义啊。”</p>
</p>
人嘴两张皮,真理和正义,向来在人多的那一方,玄妙大师看到众人群情激愤,不得不向武当派无量了望去。</p>
</p>
玄妙、无量了两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这次齐回少林,武当掌门紫阳真人尚在路上,现场以无量了地位最高,而少林、武当是武林翘首,少林是当事人,所以让武当派来评判。</p>
</p>
无量了这家伙,吃喝玩乐他乐于参与,但遇到正事儿,他就使出了太极推手,顾左右而言他。</p>
</p>
“无量寿佛!”无量了宣了声道号,“各位,贫道给大家讲一个故事。”</p>
</p>
说</p>
</p>
道怀中那一枚铜钱,便是此人之物,可我已等候了一个时辰,内心早已将之据为已有,于是便说不曾见到。那男了竟坐在树下伤心哭了起来。”</p>
</p>
“我觉得奇怪,于是问他为何哭泣,男了说他少年时曾经穷困潦倒,遇到一个道士,送了他两枚铜钱,让他买馒头,他用了其中一枚,剩下的这枚就带在身上,直到有一日他发达了,想要用这枚铜钱,来向真武大帝还愿,却不小心弄丢了。”</p>
</p>
无量了道,“诸位,你们说,我该不该将这枚铜钱还给他?”</p>
</p>
有人道:“当然应该,这本应是人家的东西。”</p>
</p>
“那也未必,一枚铜钱而已,你在树下等了一个时辰,怎么也值这枚铜钱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