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章 帝心,大明匹夫,浮沉的命运,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六月底、酷暑难耐、京师、紫禁城、乾清宫内。

几枚精致的银元、铜元放在御案之上,崇祯帝坐在桌前,手里拿着一枚银元出神。

桌上除了这些钱币,还有几把精致的刀剑,上面隐隐有“中原造”的字样。

本是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却是苍老憔悴,两鬓许多斑白,看起来犹如小老头一般。

也许比酷暑难耐的,是处处煎熬的君心。

事无巨细、天灾,帝国山河动荡、积弊流毒无穷,若不是还有些令人振奋的好消息,这位心力交瘁的大明天子,白发、皱纹又要多上许多,背又要驼上几许。

“陛下,喝点红薯粥吧。”

王承恩上来,取过侍者盘里余香袅袅的红薯稀饭,放在了桌上。

番薯自从大面积在河南种植,再向河南周围省份扩植,于京师、北方、湖广,以及南京都有人种植,大大缓解了粮食危机,名称也从最初的番薯,演变成了红薯、紫薯不等。

一碗红薯稀饭下去,崇祯额头冒汗,全身也热了起来。再看用膳的小碗,竟然也是晶莹剔透的玻璃制品。

满桌的河南制造,崇祯眼神闪烁,不自觉皱起了眉头。

治世之能臣,还是……

趁着崇祯用膳的功夫,王承恩注意到,崇祯御案上铺开的纸张上两行小字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王承恩心惊肉跳,赶紧收回了目光,心中突突直跳。

眼看着满桌的河南造,也不知道皇帝这话,到底是不是另有所指?

粥碗撤去,崇祯拿起桌上的奏折看了一会,这才抬起头来。

“王承恩,你说王泰,到底是忠是奸?”

崇祯靠回椅子上,悠悠问了出来。

“陛下……,老奴不敢妄言。”

“恕你无罪,直言就是。”

“陛下,王泰之能,遍观我朝,似乎只有神宗时张居正可以与之媲美……”

王承恩小心翼翼,低声说了出来。

“豪民有田不赋,贫民曲输为累。在这一点上,张居正和王泰,倒是如出一辙。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为救时之相。思陵之季,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

提起了张居正,崇祯一番长吁短叹,似乎是有感而发。

王承恩心中难受。本朝只有杨嗣昌颇得圣心,还病逝湖广。即便是即将上任的内阁辅臣周廷儒,也不过是无奈中的选择罢了。

“张居正变法时,已经年近半百。而王泰仅仅岁,已经贵为一省巡抚,封疆大吏。这个咸阳城的莽夫,也太聪明了些,这在我朝也是前无此例吧。”

王承恩冷汗直流,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王泰岂止是我朝前无此例,自科举取士,鲜有如此年轻之一方大员。

见王承恩没有说话,崇祯微微一笑,拿起御案上的一份报纸看了起来。

“……踏遍中原人未老,这边风景独好。这王泰,总是有惊人之语。”

报纸上的这一篇《清平乐》,乃是王泰提升三军士气而作,虽不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的那般振奋,但也是大气磅礴,让人不敢等闲视之。

“都说诗以明志,周廷儒被三吴士绅推为“艺林之冠冕”。连中会元和状元,他似乎也没有如此慷慨激昂之作,更不用说“七步成诗”了。”

崇祯的话,让王承恩又是心惊。看来,皇帝对任命周廷儒为内阁首辅,还是犹豫不决。

果然,崇祯犹豫了一下,问了起来。

“周廷儒……,他没有密奏吗?”

“回陛下,周廷儒上梳,但对关外的战事草草而过,并无详解。”

王承恩的话,让崇祯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朝廷惯例,内阁首辅得到皇帝召命后,都会先上疏惋辞,但也会附上密奏,对军国大事发表自己的意见。周廷儒作为即将上任的内阁首辅,于关外这一场国战避重就轻,让崇祯不由得有些失望。

“中原的流寇,都消停了吧?”

终于,崇祯问道了中原的战事上来。

“回陛下,自王泰灭了献贼曹贼,大破李自成,中原就安静了不少。”

王承恩小心翼翼,却被眉头一皱的崇祯立即打断。

“安静了些,也并不是天下太平!连唐王府都能被抢,看来这些流寇,还是贼心不死啊!”

“陛下,王泰毕竟才到河南两年多时间,就任河南巡抚也不过半年。陛下还是给他些时日,中原的形势必会更好。”

王承恩低声细气,斟酌字句。

“王泰来了吗?”

崇祯抬起头来,忽然问道。

“回圣上,王泰率河南卫北上,他率部将,正在殿外候旨,已经一个时辰了。”

王承恩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在崇祯身侧说道。

“一个时辰了!让他在殿外好好待着,也好好反思一下!”

崇祯鼻子里冷冷哼了一声,眼神颇为不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时空小说相关阅读More+

沧漓传

沧漓真人

大唐捉妖司

雪儿格格

从山匪开始的武侠

叮叮小石头

病娇王爷的神医狂妃

刘和雅

大力农女

默默咸鱼

医女为商

拟划